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 01 每周一图 2022年1月23日晚上七点多,第一次尝试做黄豆红烧肉,成果出奇不错。 今天赶紧把过程整理成了笔记,希望下次能复原。 02 白过一周 上周最终除了阅读周报还是没能多写一篇,这周要加油了。 从1月1日开始保持着记录日志的习惯,其中第二项是“今天你是否开始做了你想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呢?” 每天写日志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在灵魂拷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周末的时候看了2009年央视面对面采访当年明月的逐字稿(我整理出来放在了notion,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有了一点共鸣: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是被排斥了,而是自己的选择,“前进”中获得“狂喜”。 从去年11月开始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不看娱乐性质的视频已经三个月了,越来越接受自己的选择。还发掘出了其他爱好: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整理成笔记,成为一个“生活家”,目前已经建立了我的“How to eat 食材食谱”笔记。 03 阅读周报 #阅读周报 1月17日~1月23日 读完: 《北京折叠》 《其主之声》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编剧的艺术》 《作家笔记》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 重读:无 在读: 《伪君子》 《玩偶之家》 《红星闪耀中国》 《我在印度的701天》 《北京折叠》中篇小说,四星,比较推荐,一小时以内就能读完。这周的开始有一条令人心疼的新闻:“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有人在微博中就提到了这本科幻小说。小说的设定很有意思,北京被分为三个世界,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人口越来越多。但北京在物理上是折叠起来的,意味着接受阳光在照射的时间是需要是三个世界分配的,当然人最少的第一世界分得的时间最多。这本书的内容不能称为隐喻了,作者把小说和现实对应的太明显了。 《其主之声》长篇科幻小说,四星,电饭煲安利,比较推荐。物理知识薄弱,作者所言的相当一部分都没有读懂,加速看过去了。我发现只要我读的速度够快,“我不懂”这个事实就对我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这本小说叙事手段比较新颖,以一个参与过解析“其主之声”的科学家的手稿日志,来展现整个故事,结局也不老套,推荐阅读。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非常薄,五星推荐。个人觉得实操性很强,入门类写作指导指南。 《编剧的艺术》1940年左右的编剧写作指南,五星推荐。并没有干巴巴讲戏剧的创作准则,而是用很多戏剧来实操分析,阅读此书真是一种享受。核心观点是:人物的动机推动情节的发展。种草了好几本戏剧。 当一位剧作家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人物时,他不仅再现了这个人本身,也反映了他所处的社会背景,而任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不过是宇宙的一个渺小缩影。于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也能够投射出宇宙的奥妙之美。 《作家笔记》毛姆的笔记,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四星,比较推荐。毛姆真是一个有趣的人,这本书有点像他的长微博,前半部分以表达观点为主,后半部分则是记录事情为主。因为这本书是和《编剧的艺术》同一天阅读的,所以我发现了一处很相似的观点,意外地开心: 在你对角色的研究中,仅仅明确了他是粗鲁还是礼貌,是信仰宗教还是无神论者,他是有道德的还是堕落的,这都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成为现在这样,以及为什么不论是否出于自愿,他的性格都一定会持续不断地改变。 以复杂程度排序,第一个维度是生理维度。一个驼背的人与体形完美的人看到的世界完全相反,这个说法其实毫无根据。跛脚的人、盲人、聋子、丑陋的人、美丽的人、高个子和矮个子……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态度与其他人都迥然不同。病人会认为健康就是生活最好的馈赠,而健康的人则轻视健康的重要性,甚至从未关注过健康。生理结构的不同使得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千差万别,这种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它令我们变得更加宽容或狭隘,更加谦逊或傲慢,与精神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我们自卑感与优越感的基础,这是三个维度中最明显的那一个。 《编剧的艺术》 他们似乎从未发现人物体态特征对人物性格有多大的影响。一个身高五英尺七英寸的人和一个六英尺二英寸的人眼中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三撇笔记推荐,四星,还可以。这本书前半部分还可以,到后面就越来越啰嗦了,全书一共介绍了77个思考工具,恨不得把作者知道的都给写上去。不过还是读到了几个有趣的内容,比如寄存器的工作逻辑,用船位误差三角形来论证犯错误的必要性。 《别找替罪羊》有知有行孟岩在公众号中推荐,五星,非常推荐。用一个故事场景来讲述自己的观点,阅读过程很有趣,有人可能觉得有点浅,核心思想不过是:人在自我欺骗之后, 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通过自我辩解来抵抗现实。但论述的非常到位,因为我自己之前也很多次有极为相似的感受,这本适合结合《鄙视》一起读。 04 开脑洞 微信提醒我得到了定制红包封面的资格,这周尝试diy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