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字时代的自我暴露 01 数字时代没有三顾茅庐,自我暴露可能会有更多的奇遇。 对于笔者这样出生在90年代末的人来说,正式接入互联网不过十年的时间。最开始是在QQ空间上上伤春悲秋,聚众非主流,逐渐接入微博、知乎等各种平台。 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世界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笔者开始上网的前期是个极度内向者,在现实生活中非常讨厌写作文, 更别说在网络上的再创作些什么了。接入网络的主要活动是porn网站、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 公众号时代,有人写文来获取商业收益,有人单纯记录生活想法。短视频时代,游离在互联网之外的多数人,笔者的弟弟妹妹奶奶叔叔阿姨都接入抖音快手。抱脸虫的时代。 02 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冲浪要适度是当然,在此之外,回顾一下今天要聊的主题:数字时代的自我暴露。 亲密关系的最开始的一个环节可以称之为相互暴露,素不相识或者平时的点头之交要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必然是在某个时机,某一方面开始吐露更加隐秘的信息,如果得到的反馈是正向的,就会进一步交流。一但双方中一人开始回避,升华的革命友谊就会戛然而至。 网络时代之前,这种契机只存在自己和身边的人,或者自己对纸媒电视等渠道宣传的明星产生单方面的相思。数字时代则完全不同,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频道——朋友圈、微博、短视频、播客等一系列的数字个人建设。 《主权个人》笔者还未读完,但其中一个观点是说数字时代,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机会成为的一个个分布式的节点。在数字世界中会更加容易树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趣味相投的人。 不谈数字世界中的个人品牌建设,在数字时代中的自我暴露对现实自我的信任建设有促进作用。 网上有个的段子,说是一个男生在朋友的推荐下加了一个妹子的微信,之后抱怨妹子怎么不找他聊天,网友回复:线下还没见过对方,你的头像是大家都在用的网图,朋友圈还是三天可见,你要对方喜欢你什么,喜欢上你几个字的微信昵称吗? 固然是个搞笑的段子,但在数字世界中主动暴露一些自己的信息,留一下痕,在任何新朋友的时候,对方也可以翻一下你的留痕,快速找到共同的话题。找工作也如此,如果在简历中加上自己和这个岗位相关的作品,会大大增加录取的概率。 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在公共网络空间上我们进行交流时,其实是和对方在过去某个时间点的ta进行的交流。 就像我现在想要探讨一个问题,但是发现周围没有朋友可以沟通, 网上的相关信息也不多,那我就在当下的时间戳上留下自己的想法好了,未来可能会有人回复,你就会穿越到写下那句话的状态。 03 鉴于还未有直接通过脑机装置让人们一键快速了解对方,我们只能从已存在的客观事物来对一个人一件事生成认知。 况且自己可以选择性暴露自己的信息,你可以在网络上建造一个虚假的自我,很多的PUA讲师强调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朋友圈建设。 但如果想要真心交些朋友,好好沟通一件事,还是不要费力维持一个虚假的形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