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脑花

生活·思考 · 2021-11-25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喜欢吃脑花的人,


另一种是还没有吃过脑花的人。



猪脑花

01



今天和朋友吃火锅,尝试点了一次脑花。


第一次听说脑花这种食物,还是四五年前学校附近的山城辣妹子火锅店聚餐的时候,不过当时看到了脑花的外形,觉得非常像一个缩小版人的大脑,有点渗人,没有吃到嘴里。之后很多次在北京吃火锅就自然把脑花忽略了。


今天终于尝到了半个脑花,蘸上辣椒粉,没有一点腥味,口感有点像豆腐,但要比豆腐更加柔和,在火锅热汤里烫了半小时的脑花,闻起来还有点烧烤的味道。


其实除了猪脑花,还有鱼脑花、兔脑花,不过这些动物的脑花单个体积太小,还不好完整取出来,相比之下,猪脑花做为一道单独的菜,要合适的多。所以一般说脑花的时候,就是指猪脑花。


脑花的四分之三都是水, 还有百分之十的蛋白质和百分之十的脂肪,没有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所以口感特别柔和,还富含钙铁磷等微量元素,营养是十分丰富。


大多数人不尝试脑花,我猜测可能是两种原因,一是没在成都重庆,其他地方的火锅一般没有脑花这个选项;而听说过脑花且能吃到却没有吃的,可能是顾忌这道菜的外形和脑子这个部位,就像有很多人不吃动物的内脏一样。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吃脑花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吃过脑花的人。


这种说法可能有失偏颇,但的确也有很多就是不喜欢脑花味道的人,榴莲也是如此。


想起了扶霞在《鱼翅与花椒》中的吃脑花的描述:


我通过汉语老师认识了一位研究烹饪史的学者,人很好,邀请我出去吃火锅,然后点了一大盘很贵的猪脑花,说是专门给我吃。他用小漏勺把脑花放进咕嘟冒泡的汤底,煮熟了倒进我的味碟中。


初来中国时,扶霞和大多数外国人一样,对这种“狂野”的中国菜敬而远之。扶霞每每想“调虎离山”地处理掉脑花时,对方总会往她碗里再添加一点,于是拗不过对方,扶霞心一横、眼一闭,张口就吃了。


那口感像奶冻,柔软绵密,又很有丰富的层次,真是危险的诱惑。


吃吃试试

02



这道菜在菜单上的名字叫“聪明脑花”,脑花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虽然高了些,但也不会影响到健康,但“吃脑”不一定“不补脑”。


核桃仁的形状也特别像人的大脑,但核桃如此是为了在有限的体积内获得更大的表面积,哺乳动物的脑子有很多褶皱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Image


核桃为了保证果实的安全,在其外壳中增加加强肋,所以果壳就长成表面光滑,壳内表面有很多沟回,这些沟回充当了加强肋的作用,与此对应,果仁也长出沟回,与果壳吻合,偶然就像大脑了。这是推测,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核桃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是这些营养对身体有益,而不是核桃的形状对人有益。长成像大脑的形状,其实核桃不是故意的,核桃的横截面也还很像肺。


就像吃了鸟翅不能飞起来,吃猪脑也不能获取额外的智力。


我也是在三四年前才正式吃了第一块榴莲,之后才成为榴莲的狂热爱好者。


嗅觉上榴莲的味道是客观阻止尝试它的原因,有很多人说榴莲很“臭”的这种现象也是一种影响我尝试的心理因素,虽然距离第一次接触榴莲过去了好几年才正式吃到第一口,我还是挺庆幸的。


脑花则是形状上会阻碍部分人的食欲,尤其是在火锅店吃脑花的时候,都是端上来一碗生的猪脑,放在一片菜叶上,还有点红色的血水。如果不然我看到脑花下锅前的样子,直接熟了切成块儿给我吃,那可能会早早跨过这道坎儿,享受脑花的美味。


第一次买饼,也是在读了白皮书的五年之后,当时也是被普世中“钱”的概念所影响,也被媒体所宣扬的观点影响,但其实我自己都没有仔细了解过大饼是什么。


买了一点才有更多的动力去了解,尝过几口才知道是不是喜欢吃,是不是自己的菜。



Image


卖相的确不是很好。

类比比喻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