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个月,我把手机的一屏幕设置成了空白。 手机一屏 手机的一屏是解锁手机之后的界面。 我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但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被环境引发或者自己习惯的延续。 语文课上讲到一套卷子的小作文题目,漫画的主体是一只拿着手机的手,只不过手机有了很多“根”长在了手上。 当时老师说,你们现在不觉得,等到了大学都是这个样,果不其然,从拥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它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 大概平均下来,过去的几年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平均下来都至少在4小时以上,加起来都至少有5000多小时,算下来真是很长的时间了。可以给自己找借口有时候使用手机是为了学习和工作, 但大多的时候都是娱乐,还不是彻底放开玩个爽的娱乐,而养成了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就拿出手机的习惯。 解锁之后不加任何思考地穿梭于各个软件之间,当手机要没电的时候,两个小时以及过去了。而我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在手机有了时间统计功能之后,就能从“屏幕使用时间”上找到时间都去哪个软件上了的答案,而到底做了什么,隔一个小时就完全记不起来了。 把手机一屏的所有软件都移动到需要划一下才能看到的第二屏,是对这种无意识习惯的反抗。 当我的手像是被控制了一样深不知鬼不觉解锁了手机,发现空无一APP的一屏,像是流畅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被叫了一下名字,“你打开手机是想干什么?” 自己的回答往往是我的目的就是看手机。 发现其实也没有使用的必要,有时候就收起来了。 无尽的当下 拥有了手机,我会不自觉要把一切的时间都填满,让自己处于一种时时刻刻都有事干的节奏。 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想要接触到任何大师的作品只需要点点鼠标、刷几下屏幕,外卖让美食随时到家,电子书让精神书柜一下装满。 但就像David Perell最近发的一篇短文中说的一样,我们被困在了Never-Ending Now——这永不停歇的当下,消费的都是24小时内的新闻和信息,处在一个短暂时间中创造的内容的一个无限循环中。 科技和惯性让我们困在永无尽头的当下,或许一个空白的负一屏能带来五秒钟的反思,或许我永远也 挣脱不了网络和科技的束缚,但这几秒的停顿也算是给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灵感。 城南睡觉,城北上班,每天都会和数不清的人在地铁上打照面,身边的物理环境像流水一般变化,能够长时间和自己相处的事物,还是值得自己去好好雕刻、规制一下。 手机的一屏可以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