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豆。我从 2022年1月1日开始,记录了 500 多天的日志。 去年一整年是自己在电脑上写,读的人只有自己,偶尔会一天补一周的日志,形式逐渐取代了目的;今年偶然参加了一个月的博主组织的微信群日志写作打卡活动,每天把自己的日志分享到群里打卡,虽然不一定有人看,但「分享」这种行为确实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日志的记录更准时、认真了。 在二白的鼓励下,我第一次做了线上社群的群主,运营了三个多月的日志写作打卡群。 今天是八月一日,八月的打卡群也组建了,有新的伙伴加入,最近工作不是很忙,好久没有写东西,遂打算把自己日志写作的感受和经验分享一下。希望对新搬进来我们微信「群小区」的朋友有点帮助。 接下来,我从「为什么要记日志」和「怎样降低记日志的阻力,让自己养成记日志的习惯」这两个方面来写。 为什么要记日志? 1. 记日志可以带来一种仪式感。 在一切都在加速的生活节奏中,今天和明天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都是在不停工作加班、赶忙娱乐、或者阶段性躺平。 而记日志,是每隔 24 小时进行一次记录,像是给生活加入了一个特殊的仪式,生活节点化,在那几分钟内,我是自由的,我的思绪会间歇性回到熟悉的地方,进行这项确定性的活动。 2. 记日志可以解放大脑带宽。 记日志是以文字为载体,是大脑内部思考的外部符号显化。 当我们写下自己的已做、待做、感受的时候,笔尖下的墨迹或显示屏上的字符将大脑中抽象的神经链接具象化,我们可以不再担心丢失这些想法,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更需要的事情上去。 3. 记日志可以促使我们行动,做些事情。 如果日志记录很充实,就相当于每天给旋转的飞轮轻推一把,保持这种运转的惯性。 如果日志没什么可写,那么写的时候就会有点愧疚感——我最近好像没做什么事情,于是可能第二天就至少做了点可以写在日志上,稍微让自己「虚荣」一下的实事。 4. 记日志可以追踪个人目标、监控个人情绪。 记日志还能够纾解情绪,因为写这个行为本身就需要一定程度的理智,较为理智的敲下自己的感受,更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对自己观察更多。 通过记录每天做的事情,可以更好理解自己的进程,调整自己要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5. 记日志能够增进对自己的了解。 每天写 100 字的日志,一年时间就是 36500 字,十年时间就是近 40 万字,这 40 万字都是自己真切的所思所想,真的可以喂给 Ai 来造个数字分身了。 怎样降低记日志的阻力? 1. 加入一个社群,「被看到」以及潜在公开的承诺能够促使自己迈过行动阈值(Activation energy),转起飞轮。 2. 制定一个模板,给自己的日志记录「挖沟渠」。一张白纸,第一个字最难写,因为可写的东西太多,或者太少,给自己选择的压力,而提前设置好一个模板,有「死板」的部分让自己写下第一话,也可以有开放的部分,让自己随便写。 3. 应用福格行为模型 及时庆祝,在群里打卡完毕后,可以给自己设计个庆祝行为,可以是内心的肯定,也可以是一句出声的「Yes!」加强正循环。 Lower the bar. 降低要求,放弃完美心态,写一句话就是胜利。 把记日志这个新习惯加到你本就有的行为后面,比如我每天基本都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列一天的工作计划,我就打开电脑之后开始写昨天的日志。 4. 设计视觉标记 可以放开想象,给自己设计一面视觉墙,每天贴个小红花。 比如使用类似下图的小学生自律神器,提醒自己,写完之后可以把「❌」拨到「✅」 5. 让自己心理上舒服 找到自己喜欢的记录介质,可以手写、可以用手机、可以用电脑; 允许自己不写,给自己随时重新开始的机会。 6. 使用科技帮助 可以给自己定闹钟,可以使用 iPhone 的快捷指令,设置到某个地点就弹出日志记录的提醒。 出差或其他不能好好坐在桌前写日志的时候,可以使用手机的语音转文字。 记日志带给我的 1. 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组建打卡群,认识了新的朋友,和物理距离上很远的老朋友,也好像每天都能见到一样。 2. 积极的虚荣感,可以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自己连续记录了几百天的日志,用这种行为来定义部分的自己。 3. 给我写「阅读周报」带来很大便利,写每周的复盘之前粗略过一遍这周的日志就好了。 4. 能够练习打字,日志作为一天最开始要做的事情,阻力很低,很快就能进入写东西的状态,这种状态就能开启一天的一个文字表达的状态。 如果你喜欢我的推文,请关注公众号醋泡白豆~
[...]你好,这里是白豆物业。(相关阅读《为什么要记日志,怎样降低记日志的阻力?》)感谢 @Vivienne 的建议,才有了这个网页。此页面为「网上邻居日志分享」活动的记录页,主要更新有关这个活动的所有可公开的信息。网址固定,只要记录网址随时均可访问;内容更新,这里不像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发布了之后就不能修改,这里可持续更新添加新内容;形式多样,计划把能够公开的信息记录在此页面,算是介绍和活动的公开复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