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读完一本书,前半部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忙起来,昨天做了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互联网冲浪,收藏的文章不是吃灰就是链接已失效;繁忙浪潮,信息汹涌,大脑短路,记忆像鱼,边游边忘。在数字时代「挣扎」两年,我基本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系统,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些的掌控感,在「嘈杂」中找到暂时的宁静。1模板与渐进的读书笔记   阅读成册的的书籍,是我过去一年最主要的信息输入方式之一。而被动输入的书本内容,基本都会在一周之内忘记。豆瓣标记时发现,我读过的前 200 本的书,只留大概的印象。所以开始记录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一次性记录完成,而是在读完之后一段时间内,渐进完成的。瞬间感受:读完一本书,立刻到豆瓣进行评分,记录下一两句的短评。阅读周报:周日到周一,用大概用百字总结书的内容,是否值得推荐给朋友。单册笔记:评分不错的书,一般都会写单篇的文献笔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之后的重温,阅读的对象是未来的自己。单册笔记 database 软件:notion单册笔记 模板自建 notion 文献读书笔记文档,分为以下几个部分:database 的选栏中记录:状态(是否整理完毕)、时

思考·方法论 · 2022-07-21

这周给自己定的目标之一:写作的时间要大于阅读的时间。1写作,不一定要发推文。记录笔记,写临时的想法,都算是写作 。相对于阅读,写作是主动的,主动从大脑中调取相应的信息,主动去整合吸收的信息。有条理的写作,相当于用培育的水果去榨汁。阅读、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观察是培育水果的过程。结出果实,果实没办法长期保存,需要榨出果汁,易于保存和运输。写作即是榨取经历和信息的一个过程,写成文档,也是让他们标准化、产品化的过程。通过个人生活获得的经验,阅读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整理,就有可能像果树上未及时摘下的果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气的变凉,果子可能就自动掉下来,烂在了土壤。烂掉的果实自然给土壤带去了营养,就像鸡汤所说,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融入你的血脉。比这样更好的选择是,及时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整理。榨出果汁,剩余的果肉、果渣也能够回馈土壤。写作是有挑战性的。斯蒂芬说,写作之难,是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写作需要有内容可写,文章需要有标题,有标题也就是有限制,有限制即是能够在特定领域,阐述你特定的观点。如何才能有特定的观点, 前提则是个人的了解,对已有信息进行整合,或者

思考 · 2022-07-14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