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样可以萃取足够多、极有价值的「语言晶体」。「语言晶体」精炼准确,是压缩的精华。萃取之后可被自己反复调用,信息量大,又简练如勾,勾连出隐藏的丰富而生动的意像。它可以是文章标题,结论明确,传达清楚;它可以是警句名言,生动凝练,口口相传;它可以是比喻类比,意境迁移,具象生画。写文章如掘地产煤,幸运的时候在乌漆嘛黑的煤矿中捡到天然钻石,价值不菲。读者们当然更喜欢闪亮耀眼的钻石——「语言晶体」,而不是一堆黑煤,堆砌的冗长文字让人透不过气、绕不过弯。但就如下笔千万,才偶得一句精妙绝伦的「语言晶体」,可遇不可求,有些文字就是要借由某个作者的笔来到这个世界,写文章的人不过是它们的介质和容器,我们被它挑选。写出绝妙句子的概率小,就不写了吗?当然不是,天然钻石靠运气,但我们刻意也能产出价值不菲的人造「语言晶体」。前提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写,不断产出,有了黑煤这一原料,再去压制、萃取、雕刻、删减,终于得到又小又亮,便于携带调用的「语言晶体」。单个晶体价值不菲,但经过艺术家的手,把它们打造成「晶体项链」,价值又能够倍增。这就像一个人的多个思考,以有序的方式排列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方法论体系,这不仅是

思考·阅读 · 01-14

本篇文章是我在二月份向少数派年度征文活动的投稿,有些朋友可能读过了。为了以后查看方便,我就搬运过来了。文章没有过初筛,不过还是非常感谢伙伴们的支持!过去的这一年,是我生活方式转变最大的一年。2021年,引入了两种搅动生活节奏的变量—— 一种是阅读,另一种是写作。过去的一年,我读完了320本书,刚好等于过去二十多年的总量;写了100篇文章,是过去总量的几十倍。阅读让生活高潮迭起,写作让思绪时空穿越。「高潮迭起」「高潮迭起」用来描述的是积极的生活体验。按说离开校园,成为一名“打工人”,生活中有些小确幸已经实数不易,哪里来的“高潮迭起”呢?进入打工人的生活节奏不到半年,通勤的疲惫、工作的压力已经消耗完生活的热情, 回到家靠着刷社交网络和短视频来“回血”,刷到手机砸脸,每天晚上都是晕睡过去。间歇性踌躇满志的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题目为 《王川:一年读五百本书, 让你每天高潮迭起》 的文章,趁着热血上头,和朋友打了一个赌—— 一年读完300本书,差一本给对方5块钱。没想到改变就从这个总价值1500块的赌注开始了。读什么?一年300本,平均下来每天读将近1本。将目标拆

生活·思考·阅读 · 2022-03-09

今年阅读的种类范围还是一如既往的杂,还是有很多逻辑性强,以及背景知识薄弱的书中途被弃掉了,明年希望能好好啃一下。数量上达到一年新高,新书300+,重读20+。希望继续保持,另外要多记文献笔记。《像哲学家一样生活》1作为俄亥俄州的一名哲学教授,作者把这本书写得是丝毫没有哲学教材的枯燥感,没有任何哲学理论基础的读者都能够读懂。书主要介绍了斯多葛主义这一生活哲学 。这本书是我年初的时候阅读的,当时情绪上有时候还不是很稳定,时不时会为了已经发生了、不可改变的事情而懊恼,也为不在自己可掌控之外的事情所忧虑。这本书对于当时那种状态下的我来说,真的可谓是及时雨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很简单,号召人要采取三分法看待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在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 上做出努力,尽人事,知天命。要过一种经过审视的生活,对自己所拥有的要常怀感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借由别人把这些看起来很普通大道理讲出来。作者举了大量故事以及实际案例, 来论证这几个简单的观点,当读完书之后再看到它们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因为已经从大量的文字构建的场景中得到了震撼。这也是我觉得人们为什么要花费如此长的篇幅甚至是写几本来小说来表达 &nbs

阅读 · 2021-12-30

关键词:接受建议、给建议01在一些长辈眼中,后辈是非常需要“教导”的。而这些随口一说,你应该如何如何的,一定是为你好的建议,满足的只不过是那些居老自傲 的长辈的教导瘾。如果不是老师,给他人主动提建议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做的事情之一。之所以会聊到这个话题,可能会猜到我是被“教导”了。猜对了。假期回家,来自的建议倒不是来自家人,而是稍带点关系的亲戚。在外面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种生活和健康方面当然不能说是好为人师。这种建议一般都来自最亲近的家人。关系稍微疏远一些的亲戚们,倒好像是真的不会在健康这方面教导过自己。他们的教导都是“高瞻远瞩”,都是在大方向上的——该在哪个地方生活、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和谁结婚。教导晚辈的时候,那可是自信的不行,“你这读书都读傻了,还不如人谁谁家,人家孩子都都会打酱油了。”这种情况下不想接话茬,一般都自黑,黑到对方不能将话题进行下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不能因为一句话押韵就确定了这句话是正确的。当然上面的这句俗语吧,辩证看待还是有部分可取的地方。当然,长辈的这种教导还可能是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只能用这种形式来关心你。一般寒暄几句,把自己放在低处位置

思考·阅读 · 2021-10-16

《写作这回事》写的太好了,可惜我买成了拼多多的盗版书,准备再买一本正版。作为美国的恐怖小说大师,产出66部作品,改编成电影的《闪灵》《肖生克的救赎》更是影史留名。这是可以量化出来的写作成就。不可量化的成就是一本关于烂大街主题的书——《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带给我的感受不亚于读了是十本《银河帝国》。准备再将此书读上三五遍。作者在《简历》的部分,回忆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十岁开始拿起笔创作,又是如何从退稿信多挂在墙上,以至墙钉承受不了它们的重量,到以40万美金的价格的卖出自己的一本小说。文字语言也甚是有趣,插科打诨,书中频繁出现一些括号,写的都是自己的心理活动,各种吐槽。当然中文版本都让人感到有趣,更是要感谢译者张坤。(和我未上中学前的用的名字一样哈哈哈)感受最深的是斯蒂芬对写作灵感的描写。“缪斯是存在的,但他决不会飘到你的书房,然后把创作的仙尘洒满你的打字机或是电脑。他住在地下,是一个地下室住客。你得降到他的位置,到了以后还要给他装修出一个房间居住。这些苦差必须得你亲自完成。这看起来不公平,但是他有灵感,你辛苦干活点灯熬灯油,因为这个抽雪茄长小翅膀的家伙有一袋子魔

思考·阅读 · 2021-06-30

早上看完《写作这回事》,记得斯蒂芬金大师在书中讲,就餐时读书是不应当计较的事。于是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顺手拿上了去年读过的《奇特的一生》,午饭时间加上晚上的通勤时间,又把这本小册子过了一遍。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法论书籍,只能算是一本纪实随笔。一位俄国作家对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的感受。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的发表了近70多部的著作。作者在书中自大一点地说,柳不是惊世憾俗的科学家,但他的的确确向我们展示了人一生中能做多少事,如何充实地度过一生。柳的成就得益于他的时间记录法。他在26岁的时候就决心投身于生物分类学,定下这样一个目标,在生活中也逐渐发明了时间记录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的浪费,继而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真实是指工作现场的记录,而不是补记的。准确是要求记录的误差不大于15分钟,否则记录就无使用价值;切勿相信凭记忆的估计,人对时间这种抽象物质的记忆是十分不可靠的;选择的时间记录区段要有代表性;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在检查时间记录时,要找出上一时段计划时间与实耗时间的差,并以此为根据,对下一时段的时间耗用予以

阅读 · 2021-06-30

推荐两本大前研一老师写的书。一本是《思考的技术》,另一本是《低智商社会》。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著作有《无国界世界》《全球舞台大未来》等。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本科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日本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继续攻读东京工业大学核工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1970年至1972年,任职日立制作所核能开发部工程师。1972年始,任职于麦肯锡顾问公司,1979年升任为该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1981年担任该公司董事,1995年离职。其后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前协会董事、创业家学校创办人。《思考的技术》有三个点比较触动。1/ 和外界沟通的时候,不要按照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比较能够理解的顺序。虽然是多了一步重新思考,但是一般来说能够有效提高沟通的效率。2/ 尝试用非线性思维思考。如果天空是蓝色的,那必定有其原因。如果想知道原因,而进一步去学习三棱镜以及光的散射原理,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在光中波长最短的蓝色光经过散射再反射之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根据现在网络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基本上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随便

思考·阅读 · 2021-03-20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