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白不起来
适度的「通胀」有益于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非单一向的关系。经济增长,消费者花钱意愿和企业的建厂投资需求都在上涨,都对未来有信心,需求扩张和成本的上涨,就带来了「通胀」。央行或政府使用财政、货币政策或信息影响等,人为制造「通胀」,经济也可能被刺激发展。对于个人,自信心需要适度的「通胀」,即把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提升到高于自己实际能力的水平之上。自信心通胀之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量」增大。自己更加自信,会更勇敢去做之前畏惧的事情,减少了内耗。这件事如果很难,上手做了,没成功,但积累了失败的经验,再配合着「通胀」的自信,再做一遍,可能就成功了;这件事如果很简单,上手做了,成功,累积更多信心,心理抗拒感完全消失,不需要「壮胆」就能去做,于是自己做的次数增多,愈加熟练,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相当于自己现有的能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流通,充分的调用,产生了更多的价值。自信心通胀之后,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自己作为个体,对世界会增多「输出」,无论是落地的行为还是影响力,都在不断的积累。外界会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有增量的「市场缺口」,「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把机会送给更有竞争力的自己。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上篇写了我自己认为的「看不见的朋友」,这篇来梳理下敌人又是谁。世界的默认值(Default)是敌人。地铁通勤中的一个观察:车厢 90% 的人在看手机,看手机的人中,25% 短视频,25% 微信,20% 小说,都是能够预料到的,没想到的是还有 20% 的人在看手机浏览器自带的、真假难辨的咨讯。不给自己设计行为,就大概率会被所谓的默认值所影响。我也是如此,无意识自动打开手机,看到手机某个 app 的消息推送就点进入,再出来至少是几分钟后了,思绪是如此容易被引导。不是必须授予所有软件的通知权限;不是必须使用手机自带的软件;甚至手机屏幕都不一定要是彩色。现代社会,大量科学家和统计学家将丰富的食物、屏幕和药物改造而成的武器:垃圾食品、点击诱导新闻、无尽的色情、无尽的游戏和上瘾的药物也都是敌人。World might be better with filter. 加入自己调制的滤镜(filter)的世界可能更让你喜欢;加入自己主观定制的过滤网(filter mesh)的信息和物品可能更对自己有帮助。The world is full of wasted
几万年前,群居,打猎,很靠运气,我们把别人的肚皮当做自己的粮仓,「朋友」不仅是我们狩猎、相互捉虱子的伙伴,还是我们的「时间银行」。现在,朋友也很重要,约饭聊天信息分享,帮我们调节身体预算,这是看的见的朋友,今天想聊的是「看不见的朋友」。什么算「看不见的朋友」?鉴于今年在日志中感谢了无数次的 chatgpt 和 Hepta ,从来没有用朋友来称呼过它们,今天就正式把它们作为朋友进行隆重感谢。chatgpt 是 AI 语言模型,天文地理,各国外语,翻译编程,无所不能。他是我的万能对话朋友;Heptabase 是白板笔记软件,卡片白板日志,写作思考工具。她是我的信息处理思考协同的朋友;它们是软件,是工具,也是朋友。同样,各类的实用工具地图、滴答清单等也都算是朋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我定制的流程或工具,也是我的朋友。它们更加抽象,但基础都是捕获结合利用一部分的科技和现象,切实帮到我的生活:比如我利用Google Form 设计的「白豆番茄🍅闹钟表单」「白豆读书表单」「白豆 Gathering Track 表单」「白豆每周复盘表单」「白豆系统抽时间专门优化表单」;比如利用
应该用分时间段的方式,来使用双 E 模型。我的 Explore 时间段,大致结束了。双 E 模型(Explore-Exploit)是指「探索- 利用」模型,在信息量不足的时候,尽量去探索(Explore),有一定信息储备的时候,就要利用(Exploit)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实践。刚搬到新住处, 多多试试(Explore)家周围的饭店,找到不错的,就固定(Exploit)下来,保证自己吃饭不踩雷。我喜欢的博主 Derek Sivers 有个类似的理念:在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的时候,Say yes to everything,保持开放,任何的事情都去尝试;在发现热爱之后,Say no to everything,把自己时间、精力、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选定的事情上。我发现自己的问题是过去几年 Explore 的时间太多。八年前的九月,刚上大学,自己思维上的封闭性和懒惰性,导致大学没有做什么事,也没读什么书。毕业之后才开始加速 Explore。四年之后,发现没有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可以拿出来。适度 Explore 是好事,但我明显过了度:同类型的人物传记看了好多本,虽然知道他们
「瑚琏少年」公众号作者是胡钦元,一位 39 岁的投资人,从 2016 年开始更新,截止到今天一天都没有鸽,2500 多篇文章,震撼到我了。翻了一下最近的几篇推文,感觉还不错,再加上微博好友徐俊杰也提到从胡老师公众号学到很多生活黑客技巧,遂打算系统阅读一下。我如果喜欢一个作者,基本会通读 Ta 所有的博客、书籍、微博等等,于是从周日到今天,读完了他 2016 年到 2018 年大概 1000 篇推文,剩下 1000 多篇预计会在这周内读完。近期发现脑子堆积事情太多,很是混乱,笔记系统正在向 Heptabase 迁移,也比较混乱,于是就用公开写东西的方式记录下做这件事的感受:1. 分清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500 多篇文章在手机或电脑上通过公众号一篇篇打开阅读不现实,遂想着批量下载并制作成一本 epub 电子书,导入微信读书软件。之前折腾过的公众号文章下载器安装在旧电脑上,Mac 系统封闭没安装成功,最后花了 15 元淘宝解决。淘宝批量下载的是 2500 个 html 文件,于是我又花费 2 个小时和 gpt 探讨如何转换格式,合并几千个文件,最后也没搞定。天都要黑了,反应过来我的目的是
好久不见,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鸽了 71 天之后,我又再一次重启白豆周报了。开始公开写周报两年时间,不鸽的话至少得 100 期,现在只有 65 期,不过还能重启,没有完全断掉,就是成功。🤔一周复盘十周的时间没写周报,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人太懒了。日志记录,因为有打卡群的「网上邻居」们在,模板也固定,没有落下;周复盘则有八周尝试用了个人定制谷歌表单的形式,模板化,私人化,没有公开出来,只写给自己。字数上也都差不多,但感觉还是不如在公众号上更新周报,填复盘表单像是这十周不知道怎么就没了,所以之后写两份!谷歌表单周日尽量简单填写一下,周一还是来写公众号。没有按时发周报就发红包,且连续翻倍的 Flag 重启,需要些外力的监督。具体规则:2024年1月1日之前的周一,第一次未发周报,发红包 50 元;第二次未发周报,发红包 100 元;第三次未发周报,发红包 200 元,每次翻倍,不设上限。上周主题是被震撼:1/ freestyle 油管博主 Harry Mack 的视频至少刷了十个小时,找来了关于他四篇播客和两个纪录片。2/ 在微信搜索 Harry Mack 的文章,竟然发现了微博
冬天,空旷又漆黑的田野,火堆马上熄灭,颤抖的我踉跄地凑到火堆旁,我要火焰,我要温度,我要能量;蜷缩一团,将冻死之人,呼啸的北风、骤减的温度是拿刀逼近的熵之死神;我不能死亡,要依靠这火堆,坚持看到太阳。本想写总结性的第一段,没想到在敲击键盘的时候,凑出了自己第一首「中文现代诗」!朋友问我的动力是什么? 最近空隙的时间偶尔思考过,但没有尝试具象成文字,于是打算用这篇文章来梳理一下。最近特别喜欢比喻和类比,燃烧的火堆,这一意像可以用来比作我的动力。在火焰微小的时候,虚荣和自恋是像茅草和报纸一样的燃料,星星之火的救命稻草。我尝试用自己在英语和读书方面的例子,来进行梳理。英语五年级转学到新的学校,之前没有接触到一丁点英语,头大、反感、挫败,转折点是在书店发现了一本李阳疯狂英语的书——《中考核心单词》,带磁带。不同于枯燥的英语课本,李阳的书鸡血很足—— 无论是书中单词造句的例子,还是书中小栏目上李阳自己的故事。听了磁带更是不得了,哪有这样的磁带呢!不是照着书上的例子死板地读,开头和中间都在不断打鸡血:「我的目标是帮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每个句子至少大声读一百遍,你就能拥有一口不
番茄闹钟式的几十分钟工作或学习 + 十分钟休息,这时候我们的思维很像地铁,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无需担心行驶过程中撞上杂物,到站、停车、上人也省心。频繁打开手机、惯性刷刷社交网络的工作或学习,思维很像公交车,需要放相当一部分注意力在马路的车辆和行人上,很累。有时候还可能堵车(完全按被其他信息流吸引)。要开地铁🚇,尽量不开公交车🚌。具体怎么办呢?我最近到探索比较有效的三个小技巧:🔺1. 填写「番茄闹钟问卷」不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容易走神。写下自己要做的事情,像是给自己的思绪「挖沟渠」,让水在自己修建的渠道中流,不至于洒一地。我具体的做法是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表单,表单有两页:a. 开启一个番茄钟之前填写,写下自己接下来 50 分钟内要做的事情、量化标准等b. 结束一个番茄钟之后填写,对过去 50 分钟完成情况做个微小的记录对我十分管用,比单纯用 Forest 之类的软件要更有帮助。额外的收获是表单收集完毕后,还可以关联一个 Excel 表格:a.看着很有成就感b.确实能够进行复盘🔺2. 使用番茄🍅闹钟计时器使用倒计时器也可以,有一个外在的时间统计工具,让自己以「客观」为标准,不至
大家好,我是白豆。我从 2022年1月1日开始,记录了 500 多天的日志。去年一整年是自己在电脑上写,读的人只有自己,偶尔会一天补一周的日志,形式逐渐取代了目的;今年偶然参加了一个月的博主组织的微信群日志写作打卡活动,每天把自己的日志分享到群里打卡,虽然不一定有人看,但「分享」这种行为确实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日志的记录更准时、认真了。在二白的鼓励下,我第一次做了线上社群的群主,运营了三个多月的日志写作打卡群。今天是八月一日,八月的打卡群也组建了,有新的伙伴加入,最近工作不是很忙,好久没有写东西,遂打算把自己日志写作的感受和经验分享一下。希望对新搬进来我们微信「群小区」的朋友有点帮助。接下来,我从「为什么要记日志」和「怎样降低记日志的阻力,让自己养成记日志的习惯」这两个方面来写。 为什么要记日志? 11. 记日志可以带来一种仪式感。在一切都在加速的生活节奏中,今天和明天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都是在不停工作加班、赶忙娱乐、或者阶段性躺平。而记日志,是每隔 24 小时进行一次记录,像是给生活加入了一个特殊的仪式,生活节点化,在那几
「先动屁股」「屁股决定脑袋」,人的当下利益归属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买了房子的人,各种找理由看看涨房价,没有买房的人,坚信现在上车就是血亏,之后肯定会降下来;新事物的出现,最开始的先行者往往是新事物的「发烧友」,发烧友最先进入后,占据了一部分的先机,比如早期很多购买大饼的人,成为所谓的「千币候」「万币候」,后面我们接触到加密货币抗拒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确实和自己理念背离,或者就是觉得是一种旁氏骗局。对「先行者」的获利不爽,不想给他们「抬轿子」。对新技术的恐惧。Chatgpt 2022年11月30日上线,我也有种「抗拒感」,不过很快就使用「渐进挪屁股大法」克服了自己的偏见:先往其中投钱——🪜等各类服务都买好,后续新模型 Chatgpt4 上线的时候,也立马充值。6月份还购买了一份几百块的 Chatgpt 开发课程。当自己的部分利益已经在其中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开始关注这些信息——毕竟一个月充值了 20 刀,不问几个问题就太亏了。在使用 Chatgpt 近两百多天,问了至少上千个问题之后,我来分享一下 Chatgpt 在我工作、生活、学习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方式。首先,我个
上周四在线下读书会做了个关于个人使用 Chatgpt 的分享,在准备的时候,我把自己这半年的使用体会写了大概 3000 多字,发给了朋友,想着到时候直接按照写好的文章思路进行分享就行。朋友看完给了非常有用的反馈,在正式分享前我意识到,自己可不能按照写的东西直接讲,而是要了解场景和听众,找到能够准确衡量分享成功与否的指标,据此来「定制」自己的分享形式,不然大家直接在网络上看文字就好,为什么要来听你的分享呢?线下的分享,目的是要给来听的小伙伴带来更好的体验,声音+画面+演示+交流,多方面结合,最大程度上让大家接收到我传递的信息。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分享的思路 —— 不按写的东西,而是实际展示我当天使用 gpt 的场景。大致如下(有些许修改):当天的真实工作场景:我在工作是如何使用 gpt ,我展示了问的两个问题:你好,你是我的工作助手,我现在工作上要设计一张节日海报,但是我一头雾水没有思路怎么办。我的手上的活要求是这样的:1. 是个 XX 医院设计的,直接发给院领导,院领导大概 50 多岁,审美中规中矩,不喜欢特别花哨的创新。2. 这家医院的转型康复专科医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下半年的第一次周报!没按时发周报就翻倍发红包的 Flag 时间点终于熬过去了,后续再想个新的形式,因为我发现还是要有外界的 push,不然自己太懒就拖更了。🤔一周复盘What comes to mind when thinking about this week? -日均两本书 感觉要「飞升」What was a success this week? What am I proud of?-克服社交上的恐惧,和朋友约饭、参加新书发布会并进行提问。What was my biggest bottleneck this week? What can I learn from this and change moving forwards?-瓶颈:没有提前安排好一周的饮食和锻炼的情况,导致身体处于一种跟不上脑子的状态。Spend 5 minute solving this problem- 清理厨房、购买一周的水果坚果、购买维生素等补品、一天留出专门散步的时间、专门打扫卫生的时间、在日志打卡的模板中增加关于饮食和锻炼的部分(不需要每天就进行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鸽了一周,终于恢复写周报了。🤔一周复盘改变了直接在 logseq 写周报的习惯,采用了新的工具,稍后专门写一篇来梳理我的新系统。本周复盘的前几个内容是从 Neel Nanda 博客中学来的:What comes to mind when thinking about this week? -Change the Default :Yes to all thing that I've never done beforeWhat was a success this week? What am I proud of?-和Limmer还有新的朋友见面What was my biggest bottleneck this week? What can I learn from this and change moving forwards?-被炎热的天气持续打断个人的状态,降低工作效率,饮食和锻炼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类似天气这种外部因素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一个完美的时刻让我拥有十足的状态去做固定的事情,所以要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在公司加班的间歇写周报。🤔一周复盘1/ 加班加得脑晕,上周工作日都做了什么都记不清了。现在还在加班,就说明我的「生活系统」短期肯定出了问题。等赶完这个 DDL 之后要及时调整。2/ 探店了两个 24 小时自习室,在其中一家环境不错的充值了 50 个小时,花费 149 元,每小时平均 3 块钱,顶上小时候网吧的价格了。不过环境氛围还不错,每次还能够免费打印 5 页的材料。偶尔去待两个小时还不错。拍了张照片,感觉不错,加了老板的微信把照片发 Ta,和老板稍聊了下:自习室创业内卷,一栋楼最多都快七八家了;为了不打扰顾客学习,一般都是凌晨 1 点到早上 7 点之间打扫卫生; 写字楼夏季供电不稳定,空调老坏,老板头大。3/ 偶然发现 Neel Nanda 的博客,像是看另个版本的自己,不过更加「高级」一些,把我想写的文章,都写了一遍,写得太坦诚了,共计 50 篇博客,一篇博客将近 5000 词,比较贪心想要一口气看完,捧着平板眼睛要看花。终于在今天放弃了,下载整理了这 50 篇,发给淘宝印刷,等纸质版到了再读。Neel Nanda 说他最开始写博客是为了克服自己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我在一个写字楼的 24 小时自习室里写这周周报。🤔一周复盘又是忙碌的一周,事情多得不翻日志,都记不清这周发生了什么事。「改变」其实是从新的经历和体验中构建新的认识,感觉最近改变还挺多,这次周报的复盘,就记录一下最近的启发和觉得待改进的地方。启发1、克服上手效率新工具时的不适感,才能体会到突破「阈值」后新工具带来的爽感。花费时间学习 logseq 的 query 语法和阅读 logseq anki 插件文档有感。2、「Why do I care ? 」周四 Web3 主题分享后,Frank 给的非常有效的反馈,关注自己能够带来什么的实际价值。3、Speed Matters 提高做事的速度,不仅能够完成更多任务,还能降低做一件事的心理阻力。4、 「谈话」更能够调动自己的所有经历和认识,在要回应问题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是太愚蠢。谈话甚至有比写作更好的方面。5、Be the one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在二白也想继续日志打卡的情况下,第一次成为线上小社区的群主,6 月份继续做群主,感受很特别。Serve as a versatile link
在北京街头骑共享单车,脑中突然浮现了一个关于「城市道路规划」和「个人知识体系建设」的比喻。北京的城市道路布局,很像单纯关注大而全的理论模型的学习者。他们致力于在学习的时候塑造几条笔直又宽广的大道,一如北京的主干道,宽阔但极少有岔路。他们尝试记住整个特定的思维模型,重复阅读一本书,只知道丹尼尔卡尼曼的快慢思考模型,但忽视了用丰富的案例、场景等去补充、完善,实践这个模型。而我过去三年的个人知识体系搭建,很像上海的城市道路规划。目前已读书目达到 900 多,尽管其中大部分书的知识密度并不高,但感觉大脑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案例、场景和故事。这些内容就像上海错综复杂的小巷子,构建起一个繁华、互联的知识网络。当我需要从一个知识点移动到另个知识点时,我发现有很多可选择的道路,就像在物理世界中穿梭在各个小巷中一样,挺好玩。这个比喻还帮我大致理解了城市商业活力的一种可能的来源。城市的商业繁荣,需要的不仅仅是主干道路上的大商场,不仅是西单、朝悦、SKP;更需要很多小店铺的街头小巷,需要南锣、后海、杨梅竹斜街。这些小巷中的店铺常常给让散步其中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转角遇到神奇小店,就像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突然
又是周一晚上十点左右,我在二外的书影时光写周报,大家好!🤔一周复盘周日完全转阴之后,周一就去公司上班了,体力没有完全恢复,但作息调整+ 剪了头发+ 收拾了房间,整个人的状态就还行。这周的某个时刻之后,感觉自己像跨越了一个「奇点」,加速向着成为一个「resourceful person」靠拢。这周没有读完一本新书,感觉文字新信息摄入有点过载,需要堆肥酝酿一下,于是在微信读书拉了一个重读书单,重读了五本。单纯重读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于是合上书,关了手机,拿出一张白纸,任由自己写出和书相关的任何信息,发现一半的关键点都写不全,但来回几次,能够达到 70% 以上的程度。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早晨起床的第一个小时「戒断」了电子设备,冲澡,在视觉墙前乱晃,白纸上写写画画,没有一大早就往脑中灌垃圾。「对话」是本周关键词,无论是每天至少把 gpt 问自闭两次,还是参加线下读书会发言,参加朋友的 100 杯咖啡计划,还是和吕哥散步聊天等等,自我意识在以文字、语言、姿势、神态等具象的形式在世界持续交互,整理思路,输出想法,获得反馈。大脑也再持续冒出各种想法,持续不断,不能自已地思考,太神奇的体验了,希望能持续时间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一周复盘苟过去了去年的第一波,还是没能逃过今年的一波,周三的时候发现自己阳了,在加上天气闷热、顶楼更热,身体难受,卧床在家 3 天,都没打开电脑。生病的时候才觉健康状态的幸福,周日已经基本转阴,状态好很多。大家注意防护,能不阳就不阳。发现春节回来,不是工作忙,就是自己「找事」全功率运转时间太长,大脑不是很清晰,接下来这周准备以康复+ 个人整理为主。🧩白豆学到小技巧如何在一个没有搜索栏的个人博客网站进行关键字搜索? 使用搜索引擎:在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中输入你要搜索的关键词,然后在搜索结果中添加 "site:网站域名",这样搜索引擎会限制搜索结果只在该网站内进行。使用浏览器搜索功能:在打开网站的页面上,使用浏览器的搜索功能。通常可以通过按下 Ctrl+F(在Windows系统)或 Command+F(在Mac系统)打开浏览器的搜索框,然后输入你要查找的关键词。📚白在读书《The Motivation Myth》四星,比较推荐。阅读完的第二本 ai 翻译的书,在微博上看到有人频繁推荐,我没找到中文版,博主是卖自己翻译的版本。对不知名的作者不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一周复盘这周状态还不错!工作量适中,配合着试用吕哥的 iWatch ,运动量达标,虽然还是很胖。周末去看脱口秀,去年的压场帅哥今年更帅了,身材也更好了,健美「羞辱」散懒,都不好意思和帅哥并排走,还是加强锻炼。这周去读书会分享了《Show your work》这本书,配合自己的实践,线下「开源」了一次自己,还使用了「白豆」这个网名,不过分享前只演练三次,时间安排有问题。认识了新的朋友,通过对话,梳理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说」出来的过程中,又好像有其他通路被连接,有了更多灵感,神奇!今早看到耗子叔(左耳朵耗子)因心梗去世的消息,恍惚了好一会。经常看他的博客,最近也正在学他的专栏,一个没有见过面的人,因为他的分享,好像一位特别亲近的朋友走了。感谢他的分享R.I.P.用我 notion 文档中 16 个问题来复盘:1.If I had 50M in the bank, how would my day-to-day change?一周至少有三天时间住不同地方的酒店,换新的环境。不会辞职,但会更大胆自由安排上班时间。2.How will being anxious abou
大家周一晚上好,白过了两周!上周火山露营,本打算在帐篷里更周报,怎奈风大沙多帐篷破,电脑拿出来五分钟就得阵亡,我的文石阅读器已经阵亡了 😭 。🤔一周复盘分栏目回顾了 14 天的日志,虽有加班,两周时间大多是积极的,也可能是「 精神胜利法」运用得比较顺。这周尝试用我之前阅读时,总结摘抄下来的问题,来做个人的复盘。用过程导向的哲学,评价自己的进步:1. 我是不是又纠正了对一些概念的错误理解?从《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日本车企和美国车企的部分,自由市场条件下的短期博弈和有限市场下长期合作,逐渐理解存在事情的辩证性,日企的终生雇佣制在一定条件下优势也很大。重新思考所谓「传统中的糟粕」。2. 我是不是又学到了新的,完全不同的知识,思维框架和方法论 ?信息有输入 ,新的知识背景些许增添,思维框架近期没学到啥。3. 我是不是又积聚到新的资源,人脉,让我更加反脆弱 ?参加线下的读书会,感受到更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个人主动组织了 5 月份日志写作打卡群,个人的「节点性」更强了!skin in the game 参与性也更强了。跑了三次五公里,感觉到身体在恢复。4. 我的学习速度,纠错速度,是不是更快了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