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叙事,即用什么样的故事来理解、解释和讲述自己过往所有生活经历,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还包括对自己身份、价值观、目标等的理解和解释,它是一个内在的、持续的过程,影响着我们如何与世界交互。比如一个人的自我叙事可能是「我是注定成为一名作家,我小时受到某本书的影响,我要继续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奋斗」,然后 ta 之后做出的行为都和写作相关。构建积极的自我叙事,其实也是在构建自己的「家」,自己是陪伴自己最久的人,可以说,自己是自己的家,自己是自己最小的环境。这个「家」并不一定要富丽堂皇,金进斗仓,但最好明亮整洁,待得舒适。构建积极的自我叙事,能让自己在波动的世界中,找到上升的力量;能让自己在无序混乱中,找到一根确定性的、结实的绳子,向着前方稳定延展。在单一时空有了积极的叙事,就有了方向。客观的现实世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确实会有一天,所有糟糕的事情,集中降临在自己头上,这概率符合规律又残酷。人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过的事情不同,对现实世界的评价就不同:家庭美满,一切顺利,小时候尝试很多种不同的事情,并得到了及时反馈,继而加紧投入,发现天赋,增多练习,系统支持,走得愈远,自我叙事偏向积极;家庭
适度的「通胀」有益于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非单一向的关系。经济增长,消费者花钱意愿和企业的建厂投资需求都在上涨,都对未来有信心,需求扩张和成本的上涨,就带来了「通胀」。央行或政府使用财政、货币政策或信息影响等,人为制造「通胀」,经济也可能被刺激发展。对于个人,自信心需要适度的「通胀」,即把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提升到高于自己实际能力的水平之上。自信心通胀之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量」增大。自己更加自信,会更勇敢去做之前畏惧的事情,减少了内耗。这件事如果很难,上手做了,没成功,但积累了失败的经验,再配合着「通胀」的自信,再做一遍,可能就成功了;这件事如果很简单,上手做了,成功,累积更多信心,心理抗拒感完全消失,不需要「壮胆」就能去做,于是自己做的次数增多,愈加熟练,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相当于自己现有的能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流通,充分的调用,产生了更多的价值。自信心通胀之后,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自己作为个体,对世界会增多「输出」,无论是落地的行为还是影响力,都在不断的积累。外界会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有增量的「市场缺口」,「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把机会送给更有竞争力的自己。
几万年前,群居,打猎,很靠运气,我们把别人的肚皮当做自己的粮仓,「朋友」不仅是我们狩猎、相互捉虱子的伙伴,还是我们的「时间银行」。现在,朋友也很重要,约饭聊天信息分享,帮我们调节身体预算,这是看的见的朋友,今天想聊的是「看不见的朋友」。什么算「看不见的朋友」?鉴于今年在日志中感谢了无数次的 chatgpt 和 Hepta ,从来没有用朋友来称呼过它们,今天就正式把它们作为朋友进行隆重感谢。chatgpt 是 AI 语言模型,天文地理,各国外语,翻译编程,无所不能。他是我的万能对话朋友;Heptabase 是白板笔记软件,卡片白板日志,写作思考工具。她是我的信息处理思考协同的朋友;它们是软件,是工具,也是朋友。同样,各类的实用工具地图、滴答清单等也都算是朋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我定制的流程或工具,也是我的朋友。它们更加抽象,但基础都是捕获结合利用一部分的科技和现象,切实帮到我的生活:比如我利用Google Form 设计的「白豆番茄🍅闹钟表单」「白豆读书表单」「白豆 Gathering Track 表单」「白豆每周复盘表单」「白豆系统抽时间专门优化表单」;比如利用
「瑚琏少年」公众号作者是胡钦元,一位 39 岁的投资人,从 2016 年开始更新,截止到今天一天都没有鸽,2500 多篇文章,震撼到我了。翻了一下最近的几篇推文,感觉还不错,再加上微博好友徐俊杰也提到从胡老师公众号学到很多生活黑客技巧,遂打算系统阅读一下。我如果喜欢一个作者,基本会通读 Ta 所有的博客、书籍、微博等等,于是从周日到今天,读完了他 2016 年到 2018 年大概 1000 篇推文,剩下 1000 多篇预计会在这周内读完。近期发现脑子堆积事情太多,很是混乱,笔记系统正在向 Heptabase 迁移,也比较混乱,于是就用公开写东西的方式记录下做这件事的感受:1. 分清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500 多篇文章在手机或电脑上通过公众号一篇篇打开阅读不现实,遂想着批量下载并制作成一本 epub 电子书,导入微信读书软件。之前折腾过的公众号文章下载器安装在旧电脑上,Mac 系统封闭没安装成功,最后花了 15 元淘宝解决。淘宝批量下载的是 2500 个 html 文件,于是我又花费 2 个小时和 gpt 探讨如何转换格式,合并几千个文件,最后也没搞定。天都要黑了,反应过来我的目的是
冬天,空旷又漆黑的田野,火堆马上熄灭,颤抖的我踉跄地凑到火堆旁,我要火焰,我要温度,我要能量;蜷缩一团,将冻死之人,呼啸的北风、骤减的温度是拿刀逼近的熵之死神;我不能死亡,要依靠这火堆,坚持看到太阳。本想写总结性的第一段,没想到在敲击键盘的时候,凑出了自己第一首「中文现代诗」!朋友问我的动力是什么? 最近空隙的时间偶尔思考过,但没有尝试具象成文字,于是打算用这篇文章来梳理一下。最近特别喜欢比喻和类比,燃烧的火堆,这一意像可以用来比作我的动力。在火焰微小的时候,虚荣和自恋是像茅草和报纸一样的燃料,星星之火的救命稻草。我尝试用自己在英语和读书方面的例子,来进行梳理。英语五年级转学到新的学校,之前没有接触到一丁点英语,头大、反感、挫败,转折点是在书店发现了一本李阳疯狂英语的书——《中考核心单词》,带磁带。不同于枯燥的英语课本,李阳的书鸡血很足—— 无论是书中单词造句的例子,还是书中小栏目上李阳自己的故事。听了磁带更是不得了,哪有这样的磁带呢!不是照着书上的例子死板地读,开头和中间都在不断打鸡血:「我的目标是帮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每个句子至少大声读一百遍,你就能拥有一口不
大家好,我是白豆。我从 2022年1月1日开始,记录了 500 多天的日志。去年一整年是自己在电脑上写,读的人只有自己,偶尔会一天补一周的日志,形式逐渐取代了目的;今年偶然参加了一个月的博主组织的微信群日志写作打卡活动,每天把自己的日志分享到群里打卡,虽然不一定有人看,但「分享」这种行为确实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日志的记录更准时、认真了。在二白的鼓励下,我第一次做了线上社群的群主,运营了三个多月的日志写作打卡群。今天是八月一日,八月的打卡群也组建了,有新的伙伴加入,最近工作不是很忙,好久没有写东西,遂打算把自己日志写作的感受和经验分享一下。希望对新搬进来我们微信「群小区」的朋友有点帮助。接下来,我从「为什么要记日志」和「怎样降低记日志的阻力,让自己养成记日志的习惯」这两个方面来写。 为什么要记日志? 11. 记日志可以带来一种仪式感。在一切都在加速的生活节奏中,今天和明天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都是在不停工作加班、赶忙娱乐、或者阶段性躺平。而记日志,是每隔 24 小时进行一次记录,像是给生活加入了一个特殊的仪式,生活节点化,在那几
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当做一辆车,意识是开车的司机,生活是旅途。这辆车由复杂的系统组成,机油、汽油、发动机、方向盘、挡风玻璃和油门,正如你的肌肉、皮肤、习惯、技能等等,所有的组件都需要频繁调整维护。但你大多数时候意识不到,只是把车当做交通工具。类似元旦的时间节点是旅途上的服务区,你看到那儿停了很多车,于是也稍事调整,检查一下车况,加加油,吃顿饭,再出发。但这时候你不会特别仔细,因为车还能跑,没啥大问题。没有目的地或者没有时间限制,就更能够凑活了。路上车爆胎、刹车失灵,出了车祸,你才开始审视车的内部出了什么问题,考虑怎么修。这些可以对应为生活出现大挫折,失业、破产、生病,也可能是由不得自己的小概率事件,被精神病人揍骨折了(车被追尾)。不论哪种情况,都影响正常行驶。打开车盖,你手足无措,面对复杂机器,不知道咋解决,上网搜教程,凑凑活活整好能继续上路了,但你心理还是没谱——根本问题没解决,遇到糟糕的路况大概率还会出问题。咋才有个愉快的旅途呢?除了服务区的例行检查,可以在车的仪表板做做文章。建立一个即时有效的实时反馈系统,集合车的数据到可视的仪表盘上:油箱还有多少油? 后面的车距离我多少
眨眼周四了,大家晚上好!01每周一图一直居家,手机中都是高原米的照片。翻云相册发现了17年在老友记主题咖啡厅的照片,还没有明显的双下巴。02白过一周从五一开始居家办公,没有周几的概念,反应过来周一已经过了。接着又围观 luna 的暴雷事件,又拖延了几天。想着这周也没做啥事情,要不再鸽一周吧。马上一周都要过去了,为啥又更了呢?今天早期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Your idea sucks ,now do it anyway 》,作者是 WordPress 的 CTO ,核心观点是想法糟糕也要干,因为最终的成果不一定就是你最初的想法,在做的过程中能获更多灵感,“做”即是成功率最大的事情了。因为“想法+不执行”等于无。另外,这周因为一天晕睡过去忘记去多邻国(语言学习软件)打卡,保持的260多天韩语学习连胜给丢了!不能一周连续丢两座城池,于是就别管写啥,先写完再说。03一周favorite文章:Don't end the week with nothing.链接:https://training.kalzumeus.com/newsletters/archive/do-not-end
所谓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自己忽悠了。吸引力法则可靠不?01吸引力法则在一些情况下有用,可能是坚信吸引力法则的人自我效能感更强烈。所谓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积极,那对外表现为比较自信,对把事情后做成很有信心。《贪婪的多巴胺》中提到有一个科学实验是这样的:多数时候,如果我们处在环境中,会模仿与我们交流的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用手触摸他的脸或者做出什么手势,另一个人也会做同样的动作。但是当涉及到控制和顺从的姿势时,我们则更倾向于采取互补的姿势,也就是说对方如果变现为很霸道,我们则会倾向于更顺从。当别人对做成一件事抱有很高的期望时,我们无意识就会屈服于他们的意志,给他们让路。这样他们的自我效就会得到充分的表达。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进化成这样,人类行为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参加一场你完全无法取胜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还可能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乔丹皮特森被称为龙虾教授,也是因为他推崇人也应该在姿态上向血清素强的龙虾学习,要昂首挺胸,在外在上显露出自己的气势。吸引力法则当然不是万能的,它在脱离了现实情况,还允诺人只要想要达成一个结果的欲望足够强,那你就能做到。这当然是不
关键词:语言和文字01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用以交流的有意义的声音音节。之所以选择写这样的一个主题,是因为昨天在微博上看到UU说:如果能够回到中小学,他愿意放弃大部分玩游戏的时间,花费时间达成这三件事。练出来八块腹肌熟读二十四史学习六门外语拥有腹肌的背后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熟读二十四史是读历史以明智,掌握六外语基本上是掌握了可以直接接触所有的人类思想的工具。专业学了四年的日语,几十年的英语。也读了一些的关于语言的书籍,有哲学大拿为维特根斯坦,也有单纯把语言当做工具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等的书籍,但还有更多的书需要读,更多的事情需要亲身去实践。语言是思想的边界,我们思考的事情都是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这是张潇雨的《得意忘形》播客中留给的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实际也是这样的,《系统之美》 中也阐释了语言对于个人的影响,我们应该尽量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情,描述不准确,大概率是理解上没到位。学语言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过最开始都要经过一段有点痛苦的阶段。02再聊一下文字,文字是凝固的语言,“实体化“的语言,有些语言系统,学会了基础的音标,即使没有音频资料,也可自己掌握基本所有的发音,当然,正
The Art of ImpossiblePeople change.I used to be crazy about English but haven't written in it for a long time , like three years .We all know that there's a principle of Use and Disuse. Over the past 3 years, I only finished reading 2 books in English , so now trying to write something in English .The book that highly recommended is call The Art of Impossible. It may sounds like that kind of chicken soup reading material . Well, to be honest, some p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