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偶然通过一篇博客,发现一位非常有趣的博主,恨不得把 ta 的个人网站上的所有文章全读了。也确实做了,比如 Derek Sivers 、Neel Nanda、Randy 等的博客。🔺使用电脑浏览器阅读博客的过程中有几个小障碍:1. 做笔记比较繁琐 2. 容易点点链接就跳转到其他网页摸鱼去了3. 转换地点,没办法用电脑的时候,手机太小,iPad 网络在地铁太差。且移动端没有翻译插件,有阅读阻力。🔺于是前段时间探索出一条针对特别喜欢的外语博主blog 的双语电子书制作流程:1. 打开浏览器安装 「epubpress 插件」2. 打开博主的个人网站,将喜欢的 blog 都在一个浏览器中打开3. 点击 「epubpress 插件」,选中要制作电子书的文章导入,制作并下载 epub 格式的文件4. 打开 「沉浸式翻译」插件——更多——制作双语电子书—— 上传刚下载的文件——点击插件进行翻译——下载电子书5. 在本地用微信读书打开🔺这样更能融入到我的个人阅读流程中去,有这些好处:1. 随时随地阅读,微信读书自动同步多个移动端2. 微信读书的高亮划线,可以使用 Not
今年 7 月 3 号,在豆瓣标记了读完的第 1000 本书。虽然没有读第 1000 本书的时候,认识上没什么特别的改变,但人总是喜欢给自己创造些仪式感,容易在某些时间节点和事情节点受到触动,遂打算在完成「阅读完 1000 本书」这件事的节点,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收获。1. 我成为了那个「阅读完 1000 本书」的人。很喜欢 Paul Graham 的 《How to do great work 》中的这段话:「The temptation to be someone else is greatest for the young. They often feel like nobodies. But you never need to worry about that problem, because it's self-solving if you work on sufficiently ambitious projects. If you succeed at an ambitious project, you're not a nobody; you're the p
「瑚琏少年」公众号作者是胡钦元,一位 39 岁的投资人,从 2016 年开始更新,截止到今天一天都没有鸽,2500 多篇文章,震撼到我了。翻了一下最近的几篇推文,感觉还不错,再加上微博好友徐俊杰也提到从胡老师公众号学到很多生活黑客技巧,遂打算系统阅读一下。我如果喜欢一个作者,基本会通读 Ta 所有的博客、书籍、微博等等,于是从周日到今天,读完了他 2016 年到 2018 年大概 1000 篇推文,剩下 1000 多篇预计会在这周内读完。近期发现脑子堆积事情太多,很是混乱,笔记系统正在向 Heptabase 迁移,也比较混乱,于是就用公开写东西的方式记录下做这件事的感受:1. 分清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500 多篇文章在手机或电脑上通过公众号一篇篇打开阅读不现实,遂想着批量下载并制作成一本 epub 电子书,导入微信读书软件。之前折腾过的公众号文章下载器安装在旧电脑上,Mac 系统封闭没安装成功,最后花了 15 元淘宝解决。淘宝批量下载的是 2500 个 html 文件,于是我又花费 2 个小时和 gpt 探讨如何转换格式,合并几千个文件,最后也没搞定。天都要黑了,反应过来我的目的是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下半年的第一次周报!没按时发周报就翻倍发红包的 Flag 时间点终于熬过去了,后续再想个新的形式,因为我发现还是要有外界的 push,不然自己太懒就拖更了。🤔一周复盘What comes to mind when thinking about this week? -日均两本书 感觉要「飞升」What was a success this week? What am I proud of?-克服社交上的恐惧,和朋友约饭、参加新书发布会并进行提问。What was my biggest bottleneck this week? What can I learn from this and change moving forwards?-瓶颈:没有提前安排好一周的饮食和锻炼的情况,导致身体处于一种跟不上脑子的状态。Spend 5 minute solving this problem- 清理厨房、购买一周的水果坚果、购买维生素等补品、一天留出专门散步的时间、专门打扫卫生的时间、在日志打卡的模板中增加关于饮食和锻炼的部分(不需要每天就进行
鸽了很多周,年终的阅读总结也拖到了最后一天,来补了!今年阅读种类一如既往地杂(2021年的总结中说了同样的话),不过不打算改了,算是认请了自己,摄入信息就像吃饭,只有几种食物实在不能坚持,还是得什么都来点。没有刻意统计数量,豆瓣总结新书 231 ,重读 10+,比去年少 70 本。以下 10 本是我个人今年喜欢的,每本稍微总结了一下,点击「阅读原文」(或到www.cupaobaidou.xyz)可以看到我的划线摘抄,或许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加入自己的书单。《编剧的艺术》1这是一本如何成为编剧的方法论书籍,提倡「以人为本」,探讨了如何设计剧中角色的动机、如何利用角色动机动制造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剧大多是虚构的,要让观众、读者感受到真实,就要求编剧观察入微、耐心溯源、平衡理性又广泛涉猎,成为 ta 剧中的上帝。生理、社会、心理,拥有这三个维度信息的人物才是立体真实的,「一个六英尺高的男人,他的处事态度与一个四尺八寸高的人肯定大相径庭。而脸上坑坑挖挖的女人对于世事的反应肯也那些因美貌而声名在外的少女有所不同。」唯物主义诚不我欺,烂尾的影视剧大部分都是角色性格的前后不一致,剧中物理规律
Derek Sivers , 我的线上导师之一。Derek Sivers是一名音乐创作者、企业家、TED演讲者和作家。为了卖自己的音乐唱片,他在 1998 年创建了CD baby ,一个唱片销售网站。网站逐渐也帮助朋友 们销售唱片,CD baby 逐渐为更多 DIY 音乐人发行销售唱片。2008 年,Derek Sivers 以 22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 CD baby 。Derek 的个人网站 sive.rs 是我见过最简洁但内容最丰富的网站。他把自己的 300 多本书的读书笔记开源到了个人网站上,受他的启发,去年我建立了个人网站 www.cupaobaidou.com ,也开始更新自己的读书笔记。他写了以下四本书,每本我都非常喜欢。(我在豆瓣建了一个 Derek Sivers豆列,搜醋泡白豆,查看豆列即可找到以下四本)他从 2000 年开始写在个人网站上写博客文章,个人统计共有 424 篇,博客内容从个人音乐创作到编程、阅读、商业、人际交流,很广泛。用了一周工作间歇的时间,阅读完 424 篇所有的博客(技术类文章通读但没理解),摘抄了 9000 字笔记,以下 20 条是个人的总
本篇文章是我在二月份向少数派年度征文活动的投稿,有些朋友可能读过了。为了以后查看方便,我就搬运过来了。文章没有过初筛,不过还是非常感谢伙伴们的支持!过去的这一年,是我生活方式转变最大的一年。2021年,引入了两种搅动生活节奏的变量—— 一种是阅读,另一种是写作。过去的一年,我读完了320本书,刚好等于过去二十多年的总量;写了100篇文章,是过去总量的几十倍。阅读让生活高潮迭起,写作让思绪时空穿越。「高潮迭起」「高潮迭起」用来描述的是积极的生活体验。按说离开校园,成为一名“打工人”,生活中有些小确幸已经实数不易,哪里来的“高潮迭起”呢?进入打工人的生活节奏不到半年,通勤的疲惫、工作的压力已经消耗完生活的热情, 回到家靠着刷社交网络和短视频来“回血”,刷到手机砸脸,每天晚上都是晕睡过去。间歇性踌躇满志的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题目为 《王川:一年读五百本书, 让你每天高潮迭起》 的文章,趁着热血上头,和朋友打了一个赌—— 一年读完300本书,差一本给对方5块钱。没想到改变就从这个总价值1500块的赌注开始了。读什么?一年300本,平均下来每天读将近1本。将目标拆
今年阅读的种类范围还是一如既往的杂,还是有很多逻辑性强,以及背景知识薄弱的书中途被弃掉了,明年希望能好好啃一下。数量上达到一年新高,新书300+,重读20+。希望继续保持,另外要多记文献笔记。《像哲学家一样生活》1作为俄亥俄州的一名哲学教授,作者把这本书写得是丝毫没有哲学教材的枯燥感,没有任何哲学理论基础的读者都能够读懂。书主要介绍了斯多葛主义这一生活哲学 。这本书是我年初的时候阅读的,当时情绪上有时候还不是很稳定,时不时会为了已经发生了、不可改变的事情而懊恼,也为不在自己可掌控之外的事情所忧虑。这本书对于当时那种状态下的我来说,真的可谓是及时雨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很简单,号召人要采取三分法看待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在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 上做出努力,尽人事,知天命。要过一种经过审视的生活,对自己所拥有的要常怀感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借由别人把这些看起来很普通大道理讲出来。作者举了大量故事以及实际案例, 来论证这几个简单的观点,当读完书之后再看到它们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因为已经从大量的文字构建的场景中得到了震撼。这也是我觉得人们为什么要花费如此长的篇幅甚至是写几本来小说来表达 &nbs
关键词:接受建议、给建议01在一些长辈眼中,后辈是非常需要“教导”的。而这些随口一说,你应该如何如何的,一定是为你好的建议,满足的只不过是那些居老自傲 的长辈的教导瘾。如果不是老师,给他人主动提建议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做的事情之一。之所以会聊到这个话题,可能会猜到我是被“教导”了。猜对了。假期回家,来自的建议倒不是来自家人,而是稍带点关系的亲戚。在外面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种生活和健康方面当然不能说是好为人师。这种建议一般都来自最亲近的家人。关系稍微疏远一些的亲戚们,倒好像是真的不会在健康这方面教导过自己。他们的教导都是“高瞻远瞩”,都是在大方向上的——该在哪个地方生活、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和谁结婚。教导晚辈的时候,那可是自信的不行,“你这读书都读傻了,还不如人谁谁家,人家孩子都都会打酱油了。”这种情况下不想接话茬,一般都自黑,黑到对方不能将话题进行下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不能因为一句话押韵就确定了这句话是正确的。当然上面的这句俗语吧,辩证看待还是有部分可取的地方。当然,长辈的这种教导还可能是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只能用这种形式来关心你。一般寒暄几句,把自己放在低处位置
推荐两本大前研一老师写的书。一本是《思考的技术》,另一本是《低智商社会》。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著作有《无国界世界》《全球舞台大未来》等。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本科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日本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继续攻读东京工业大学核工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1970年至1972年,任职日立制作所核能开发部工程师。1972年始,任职于麦肯锡顾问公司,1979年升任为该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1981年担任该公司董事,1995年离职。其后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前协会董事、创业家学校创办人。《思考的技术》有三个点比较触动。1/ 和外界沟通的时候,不要按照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比较能够理解的顺序。虽然是多了一步重新思考,但是一般来说能够有效提高沟通的效率。2/ 尝试用非线性思维思考。如果天空是蓝色的,那必定有其原因。如果想知道原因,而进一步去学习三棱镜以及光的散射原理,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在光中波长最短的蓝色光经过散射再反射之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根据现在网络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基本上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随便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