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动屁股」「屁股决定脑袋」,人的当下利益归属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买了房子的人,各种找理由看看涨房价,没有买房的人,坚信现在上车就是血亏,之后肯定会降下来;新事物的出现,最开始的先行者往往是新事物的「发烧友」,发烧友最先进入后,占据了一部分的先机,比如早期很多购买大饼的人,成为所谓的「千币候」「万币候」,后面我们接触到加密货币抗拒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确实和自己理念背离,或者就是觉得是一种旁氏骗局。对「先行者」的获利不爽,不想给他们「抬轿子」。对新技术的恐惧。Chatgpt 2022年11月30日上线,我也有种「抗拒感」,不过很快就使用「渐进挪屁股大法」克服了自己的偏见:先往其中投钱——🪜等各类服务都买好,后续新模型 Chatgpt4 上线的时候,也立马充值。6月份还购买了一份几百块的 Chatgpt 开发课程。当自己的部分利益已经在其中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开始关注这些信息——毕竟一个月充值了 20 刀,不问几个问题就太亏了。在使用 Chatgpt 近两百多天,问了至少上千个问题之后,我来分享一下 Chatgpt 在我工作、生活、学习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方式。首先,我个
上周四在线下读书会做了个关于个人使用 Chatgpt 的分享,在准备的时候,我把自己这半年的使用体会写了大概 3000 多字,发给了朋友,想着到时候直接按照写好的文章思路进行分享就行。朋友看完给了非常有用的反馈,在正式分享前我意识到,自己可不能按照写的东西直接讲,而是要了解场景和听众,找到能够准确衡量分享成功与否的指标,据此来「定制」自己的分享形式,不然大家直接在网络上看文字就好,为什么要来听你的分享呢?线下的分享,目的是要给来听的小伙伴带来更好的体验,声音+画面+演示+交流,多方面结合,最大程度上让大家接收到我传递的信息。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分享的思路 —— 不按写的东西,而是实际展示我当天使用 gpt 的场景。大致如下(有些许修改):当天的真实工作场景:我在工作是如何使用 gpt ,我展示了问的两个问题:你好,你是我的工作助手,我现在工作上要设计一张节日海报,但是我一头雾水没有思路怎么办。我的手上的活要求是这样的:1. 是个 XX 医院设计的,直接发给院领导,院领导大概 50 多岁,审美中规中矩,不喜欢特别花哨的创新。2. 这家医院的转型康复专科医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