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发现思维导图本质是「层级结构」,一个更有趣的工作流就诞生了

技术·思考·教程·方法论 · 前天



上周三很兴奋,得益于一个观察和尝试:

我用 20 分钟配合 Ai ,几乎完成了一整天的工作量。而且结果百分百比我纯人工更好。


我的任务是:把已经做好,但未最终定稿的一本近 200 页的宣传画册,做个详细的思维导图,要细致到每页的具体内容。


有了思维导图,可以更高效和客户调整、确认。所以这个思维导图后续还需要可编辑。


每页至少有4 张以上照片和描述,而且我还需要把这页整体内容进行总结,200 页, 很机械、很要命,每页 2 分钟,至少需要我 400 分钟, 5 个多小时。


能懒则懒,开始想着是否能借助 Ai 减少些工作量。


于是,开始尝试探索: 


1、我想要一个能够编辑的思维导图,可以用 Xmind 或者幕布


2、去 Xmind 和幕布,发现它们都可以导入 Markdown 文件


Image


3、问 Ai 知道了 Markdown  形式的纯文本可以变成思维导图!


4、思考我的需求: 可以把长文本多图的 pdf 文件作为输入的 Ai ,还得聪明些,遂想到了 Google 的 Gemini 


5、喂给 Gemini 2.5 pro 全部的文件,沟通清我的需求,Gemini 在 5 分钟内给我了一版完整的 Markdown 文字(最好让它以代码块的形式回复,复制更方便)


6、保存 .md 文件,导入 Xmind,生成思维导图


7、Gemini 总结太好了,人工校对修改只用了 10分钟


Ai 总结的 Markdown 和思维导图之间的关系:


Gemini 生成: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可视化的层级结构。Markdown通过标题(#)和列表(-)等语法,恰好能以纯文本形式记录这种结构。


因此,一份写好的Markdown文件,就像一份思维导图的“建筑蓝图”,能被专业软件瞬间识别并渲染成完整的、可编辑的思维导图,完美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走通之后很兴奋,我的收获是:


1、发现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可视化的层级结构后,就可以让 Ai 去「写」思维导图了


2、不用找专门能够生成思维导图的 Ai 工具了,也不用担心 Ai 生成的导图不能修改。任何大模型都能完成这项任务,后续只要自己导入其他工具,就能无限制编辑了!


3、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工具的优势!我用 Gemini 做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它长文本、多模态的能力——除了识别 pdf 中的文字,Gemini 甚至直接识别了每页的每张照片,生成了对应的总结描述。



因工作的资料无法分享,我拿《纳瓦尔宝典》这本书按照这种方式做了个思维导图:


Image


Image


Image


这种发现很鼓舞到我!


但我又不是很擅长各类工具格式什么的,遂有了就向 Ai 请教了下,很有启发,分享给大家。


Image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