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的核心是让你学会如何思考,并用准确的词语,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Make a point乔丹皮特森在康复之后的第一次讲座上被问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表达出来后还能吸引人们去认真听。他的答案是——学习写作。写作是条理性的思考。要开始写作的话,你必须要找到一个自己想写的话题或问题,以此来确定自己写作的主题。最高层次的思维锤炼是挑有争议的问题,然后严肃地写作。有了主题之后,信息从哪里来?于是你需要去阅读,通过阅读,找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于是你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总结, 对所有自己读到的信息进行辨识,哪些信息是有联系的,在写在纸上的时候,你需要锤炼自己的词语,写出一段又一段话,段落连成篇章,篇章又连成文章。在此过程中你需要磨练你的词语,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更优雅地表达。找到合适的言辞并不容易,皮特森在回答中提到,他所写的《意义地图》中,几乎所有的句子都尝试几种甚至是几十种的表达方式,写出之后,花费时间琢磨哪一种更好,选择出自己所认为最佳的。你不能为别人而写。你不能为了别人开心高兴而写,不能为了自己的特定利益去写。写作是在挖掘、发现并塑造自己。当你为了图省事而是
过去的三个月,我把手机的一屏幕设置成了空白。 手机一屏01手机的一屏是解锁手机之后的界面。我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但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被环境引发或者自己习惯的延续。语文课上讲到一套卷子的小作文题目,漫画的主体是一只拿着手机的手,只不过手机有了很多“根”长在了手上。当时老师说,你们现在不觉得,等到了大学都是这个样,果不其然,从拥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它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大概平均下来,过去的几年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平均下来都至少在4小时以上,加起来都至少有5000多小时,算下来真是很长的时间了。可以给自己找借口有时候使用手机是为了学习和工作, 但大多的时候都是娱乐,还不是彻底放开玩个爽的娱乐,而养成了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就拿出手机的习惯。解锁之后不加任何思考地穿梭于各个软件之间,当手机要没电的时候,两个小时以及过去了。而我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在手机有了时间统计功能之后,就能从“屏幕使用时间”上找到时间都去哪个软件上了的答案,而到底做了什么,隔一个小时就完全记不起来了。把手机一屏的所有软件都移动到需要划一下才能看到的第二屏,是对这种无意识习惯的反抗。当我的手像是被控制了
有时候焦虑、感到困难,或许是不想经过“i+1”。“i”需要加一01“i+1”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理论:“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 1” 代表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的差距。Krashen认为,学习者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有效提高语言能力。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使用的材料难度不要比目前的水平高太多,语言水平才更顺畅地提高。更顺畅的意思是不会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掌握新的材料。i+1理论我觉得也可以迁移到学习其他内容上去, i是代表自己目前的水平, 而增加的“1”则是学习的材料。经过很多次i+1之后就是自己想要到达的状态, 每一次的“i”都是前一次的“i+1”,就像是一头牛掉到了坑里,人往坑中铲土,牛抖身子,土掉在地上,牛想要得救,必须把每一铲子的土抖从背上抖下来,还需要把牛蹄从土中拔出来,把土踩实。人在学校学习既定的科目,老师一般都是按照i+1的难度往上增加,所以在老师的带领和较为科学的教学规划之上,学生都能达到一个目标水平。而学校没有教授的知识或技能,没有了清晰的难度递增的学习规划,很多人就
关键词:局部、全局实际写于:2021年9月28日 刷多了01局部可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时间跨度上,另一种是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今天刚从两种极端中恢复过来。连续一周放纵刷书,7天刷完16本,实在不能说是浪费时间了,甚至可以说是效率很高。然而在周一,也就是昨天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放慢了,只在去公司的地铁上看了半个小时的小说,然后连续打游戏6个小时,放弃运动,还吃了夜宵烤串,熬了夜,算是放纵彻底了。两种状态的后果就是是事情做完之后,会极度虚脱,丧失掉大部分的激情。过多的信息摄入,没有静处的思考,脑中信息过载,到了奇点就宕机了。而连续地持续满足最直接的欲望——口腹之欲、游戏之欲等,结束之后不仅是虚无,更会伴随着自责。“玩就痛快玩,学习就拼尽全力学”的意思是字面上的,但还是一定要有度。连续刷书的上一周在短时间的局部来看是最优的,在短时间内摄取了大量的信息,在数量上还能够给自己带来虚幻的、微不足道的所谓满足感、成就感。随后带来的彻底放纵的一天便是局部最优的后果,在拉长时间之后的全局来看,这一个全局如果是一个月的话,则不是最优的,因为知识消化不完全,精力消耗巨大,不利于其他三周的持续进展,
关键词:数字时代的自我暴露01数字时代没有三顾茅庐,自我暴露可能会有更多的奇遇。对于笔者这样出生在90年代末的人来说,正式接入互联网不过十年的时间。最开始是在QQ空间上上伤春悲秋,聚众非主流,逐渐接入微博、知乎等各种平台。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世界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笔者开始上网的前期是个极度内向者,在现实生活中非常讨厌写作文, 更别说在网络上的再创作些什么了。接入网络的主要活动是porn网站、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公众号时代,有人写文来获取商业收益,有人单纯记录生活想法。短视频时代,游离在互联网之外的多数人,笔者的弟弟妹妹奶奶叔叔阿姨都接入抖音快手。抱脸虫的时代。02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冲浪要适度是当然,在此之外,回顾一下今天要聊的主题:数字时代的自我暴露。亲密关系的最开始的一个环节可以称之为相互暴露,素不相识或者平时的点头之交要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必然是在某个时机,某一方面开始吐露更加隐秘的信息,如果得到的反馈是正向的,就会进一步交流。一但双方中一人开始回避,升华的革命友谊就会戛然而至。网络时代之前,这种契机只存在自己和身边的人,或者自己对纸媒电视等渠道宣传的明星产生单方面的相思。数字时
The Art of ImpossiblePeople change.I used to be crazy about English but haven't written in it for a long time , like three years .We all know that there's a principle of Use and Disuse. Over the past 3 years, I only finished reading 2 books in English , so now trying to write something in English .The book that highly recommended is call The Art of Impossible. It may sounds like that kind of chicken soup reading material . Well, to be honest, some p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