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白不起来
今年 7 月 3 号,在豆瓣标记了读完的第 1000 本书。虽然没有读第 1000 本书的时候,认识上没什么特别的改变,但人总是喜欢给自己创造些仪式感,容易在某些时间节点和事情节点受到触动,遂打算在完成「阅读完 1000 本书」这件事的节点,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收获。1. 我成为了那个「阅读完 1000 本书」的人。很喜欢 Paul Graham 的 《How to do great work 》中的这段话:「The temptation to be someone else is greatest for the young. They often feel like nobodies. But you never need to worry about that problem, because it's self-solving if you work on sufficiently ambitious projects. If you succeed at an ambitious project, you're not a nobody; you're the p
✦设计缘由✦仪式感和视觉化能够提高做事情的动力。番茄闹钟适合以小时为单位的工作任务,能够让自己在几十分钟内保持专注,但一个番茄闹钟能够完成的任务有限,有时只是一个大项目的一部分。(推荐阅读:《开地铁,而不是开公交》)而使用的滴答清单类的待办事项管理软件,有些「虚」,需要自己主动打开相应的界面才能够看到,且动手机、电脑的时候往往会代替掉眼前的屏幕工作区域(多屏幕除外),注意力也会被劫持。实体便利贴又太过随意,写字的空间比较小,全空白,仪式感不够强。所以我一直在探索针对 2-5 天的任务的视觉化管理工具。第一个想法是制作成僵尸片中的黄色道教符咒,场景代入感很强,对抗「 各类问题」需要自己画符,张贴,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或自己定的任务,就获得一张封印符。后因想到晚上在办公桌上看到这东西有些渗人、实际制作黄色纸写字儿也看不太清,遂搁置这个思路。又开始寻找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表现形式,最后确定了「给自己开支票」的想法,做出了这第一版的「个人任务支票」。根据支票模板修改,实际制作成 A5 铁线圈笔记本的形式,可以配合尺子,实现给自己「开」支票的场景代入。✦设计思路✦「个人任务支票」的设计理念是让中短期的任
又是一年,农历生日是十月十一日,对应到阳历,刚好是 11 月 11 日。这是生日写作系列的第四篇,已经逐渐有了仪式感,借着写这个的契机,以年为单位,回顾自己的一年感悟 。前三篇是:《醋泡白豆 | 写在 24 岁的 24 条感悟》《醋泡白豆 | 写在 25 岁的 25 条感悟》《醋泡白豆 | 写在 26 岁的 26 条感悟》今年在家里,从周日 23:00 开始写今年的感悟,我的猫在旁边跑酷。周一预计工作会非常多,没有大块时间,就提前一天来写。1. 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朋友分享给我的一篇文章,读库老六半年来的实践,我觉得自己也需要去亲身试验一段时间。再细化一下:对于自己来说,同质的事情,按照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的规则,不同质的事情,则可以随意切换。2. 朋友,让生活更美好,也让大脑更多「舞蹈」。3. 对话,有时是比写作、阅读更有启发的思考方式。4. 间歇性复习,对个人复利来说,是一条长长的「雪道」。阅读学习很多东西,把它们记住也很重要,每天都要用 Anki (或其他工具)进行大脑这项基础设施的建设。5. 衡量什么,才能得到什么。尽可能准确衡量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衡量过程中自己的进
被朋友们问过多次「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评估发生上我身上的事,和合理化我做过的事,构建起一个对现在有用的自我叙事。这是我当下的回答。换句话说,大多时候很自恰:不好的事儿来了,我大都能用各种外门偏路子,把现在不能改变的东西,让自己觉得是有利于我。甚至能把和自己没太大关系的,强行融到自我叙事中去。前段时间,朋友发我一个「豆」字的变化视频,「豆」原来指盛放食物的器皿,后面演化到多指豆类。起「白豆」网名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样解释。现在知道了,那因为这字儿有过的含义,让我的自我叙事更自洽了——「豆」原来是盛食物的,证明肚子有货,可以产出有价值的粮食。图源:鹿鸣新礼记当下可以改变过去,未来可以改变当下。这种重新评估、构建对自己有用自我叙事的方式,让我更自恋,在心里有一个自己为主角的故事。有故事很好, 让各个时间上的我整合起来,更有连续性。《情绪》提到,每个清醒的时刻,大脑都会根据过去的体验,形成概念,指导行动,赋予我们的感觉、动作以意义。从自己的体验构建感觉,这个过程,就是我可以慢下来,刻意进行「重新评价」的阶段。如果最初发生在身上的都是好事,那自然就会有一个很积极的心态
项目: Anki 间歇性复习软件 ios macos付费金额: 168元当时我自己的状态:看了油管效率博主Ali Abdaal分享的间歇复习、主动回顾的学习方法,并推荐了Anki软件。尝试后决定下单买断,但因制卡过程复杂,内容过多,放弃使用数月。今年上半年恢复使用,通过Minja的Anki专栏理清制卡过程,并采用其快捷路径,目前每天使用,已制卡4700多张。解决的问题:帮助记忆回顾重要信息,将复习周期外包给算法。配件:为解决长时间使用Anki导致的手部疲劳,购买了8bitdo游戏手柄进行按键答题。购买了投影仪,以便睡前答题复习。项目: Keyboard Maestro 可自定义的自动化工具 macos付费金额: 25美元当时我自己的状态:发现日常工作中有很多重复动作,如打开浏览器、访问特定网站等。阅读《技术的本质》和《Crash CS Course》,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简化这些步骤。使用Mac上的快捷指令获得灵感,寻找自动化软件。解决的问题:使用快捷键压缩重复性多步骤的操作,如通过command+C快捷键组合实现进入专注状态、打开浏览器、开始倒计时、屏蔽社交网站等。项目: Col
给自己的待办事项「打分排名」这是我开始实践一种新的待办优先级系统。做事过程往往不消耗,消耗的是:有那么多事情,决定做哪个,以及开始做之前的内耗。我尝试了很多整理待办的方式,各类软件 todo 、滴答清单、笔记软件中设置到期的清单,各类媒介:在电子设备上、在白纸上、在家里的墙上、甚至是录入到家里的智能音箱中。但效果都不好,但待办的事项在持续堆积,已经做的事情往往也都不是特别重要,甚至都不是自己长期想做的。「如果说有一种积累灾难的配方,那就是把最好的自己奉献给最不重要的事情,把最坏的自己奉献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还有很多「脚手架」复盘,不至于这么极端,但确实优先级管理一直没有做好。本次尝试:每次录入待办事项时,凭借直觉给任务按照「直觉重要性」「可累积可复用度」「完成之后的兴奋度」「杠杆网络效应」这四项进行打分。(录入还是使用飞书问卷)在表格中加入「加权优先级分数」,具体权重是:=(直觉重要性 * 0.25) + (可累积可复用性 * 0.35) + (完成后兴奋度 * 0.15) + (杠杆率网络效应 * 0.25)。然后按照加权优先级从高到低,自动对任务进行排列。核心理念1.对待办事项打
周一,大家晚上好!咖啡厅里在放欧洲杯,我从玻璃反射的影子能看到一些,还能看到撩起额头头发散热的自己。🤔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开心的事」「爽的事」周六为了给 BD company 的朋友写我的「一人企业」的月进度报告,一下午都在咖啡厅,一直搞到 23:50 ,些许疲惫,但特别开心——我在几个小时内使用自己喜欢的软件 Heptabase 把大脑的想法都视觉化丢到白板上、还产出了一份自己读来都很有收获的报告。这几天就开始反思:只要有找个地方坐下来,只要有网络电脑,几个小时自由时间,就能获得如此多的快乐,为什么我没有经常性做这些事呢?有时候玩儿有趣的 Steam 单机游戏、写歌做视频、和朋友畅聊好久等这些很容易获得开心的事情,我最近一段时间很少做呢?我发现是因为能够很快就「爽的事情」太多,「开心的事情」阻力太多。「爽的事情」多巴胺快乐,我想要的「开心的事情」内啡肽快乐。前者在网络近乎免费,手机成为器官的现在,太触手可及了。短视频、短的信息流、随时随地水群聊天等等,永远处于自己的「近体空间」,可能性极大,确定性极高,随时随地拥有。虽然我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卸载微博客户端、把手机屏幕调灰等等,但疲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连续加班一周,端午全都无休,现在在公司写周报。情绪有些波动,手指开始敲击键盘,逐渐稳定好转起来。🤔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个人试错」「个体周期内迭代」种群通过淘汰掉不合适的个体来进行优化;个体也可以通过淘汰掉自己被证明是错误的行为,来实现优化。从 YJango 的视频中看到的一个观点,在高强度工作,基本没有任何个人尝试,Explore Exploit的这一周深刻体会。弄明白了为什么打工加班如此心累。我尝试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下对 YJango 视频的理解:生命(基因)的目的是为了永远存在,想要生存就需要预测合适的信息,比如什么样的生理特征更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群体逐渐产生了演化算法——群体中的个体多样,群体通过个体的死亡来保证整个群体的优化生存。而逐渐演化到今天,在个体拥有了可重建的神经系统上,我们每个人,能够通过学习等方式能够在个体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个体的迭代进化。学习的目的是预测信息,增大自己生存的概率;之所以有东西可以学,是因为我们的「前辈们」通过自己的各类生活实践,探索出什么被现实验证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世界变化很快,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不同。所以个体除了学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我在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地方(一家咖啡厅的房顶)写周报。这次的周报题目借用了朋友Kay 的话。🤔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露天」「meetup」狭窄的空间限制思维,让人烦躁短时;开阔的环境拓展视野,使人自由放松。夏天来了,室内很闷热。除了周一在加班和写周报,其他四天下班之后都和朋友在室外,没有刻意安排,基本都是临时起意约了朋友。周二在一咖啡馆的院子里露天看《杀死比尔》;周三在跳海室外和朋友聊天;周四加完班和朋友在楼顶聊天;周五在什刹海旁边的悠航和朋友吃饭聊天。身处的物理环境对我的情绪、思维状态影响都很大,「自定义」电子设备外,我开始自定义住的地方——客厅挂了100多寸的白板+自定义电视壁纸+自定义按时开关调节亮度的小米灯+进门红外感应的小喇叭+多显示器+升降桌等等。我和我常在的物理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有了「联合记忆」,也就是我寄存了一部分记忆到房间中。固定经常在一个地方做相似的事,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我行为的「提示词」prompt,形成了一个「场」。这些都是室内。《思考如何超越思考》中提到「如果你了解一下卡拉卡浴场,你就会发现 45 米高的天花板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是第一
周一,大家晚上好!周报第 100 期,是个小里程碑,值得庆祝一下 🎉,感谢大家几年来的陪伴!写这 100 期公开的周报,算是这几年对我改变最大的事情了。生活工作太枯燥,还是要自己给自己增加些仪式感,人为划分几个对自己重要的节点。周报 100 期算一个,读完 1000 本书算一个,下一个应该是 122 天后 —— 记录日志满 1000 天。🤔一周复盘100 期回顾:这个系列从 2021年8月16日开始写,到今天,大概过去了 1011 天,约 144 周,年份上算是横跨了 4 年,四舍五入都够读一个大学了。最开始是为了督促自己写点东西,发现选定主题的输出对我来说有点难,就想到了这个「偷懒」的法子,开了这个阅读周报系列,把自己每周读的书简单回顾一下,水一期周报,至少每周都能发点东西。后面排版变了几次、加入了每周一张照片、每周任务等等,今年开始和两个朋友开周会,也要写一份周复盘文档,所以慢慢地结构化的一周回顾都放到了那个文档,公众号的周报就更自由一些,发展到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可能之后还会变。记忆力太差,写周报,在多个时间戳上留自己的「影分身」,存下档,到时候再回来;刻意想一想,写周报,正好 7
周一,大家晚上好!今天没有晕睡过去,可以按时更新周报,内心非常 peaceful。🤔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散步」「徒步」「露营」过去七天,每天都散步至少三十分钟以上;周三在公园没看手机、没听东西散步两个多小时;周末和新朋友老朋友重走了八年前的线路,在山上露营。虽然有些疲惫,但整体状态非常好!散步打开了大脑默认发散模式,新的想法不断冒出来,不相关的事件在自然缓慢自由地行走中,在我的脑海中「炼丹」,非常好玩。有时候文字并不只在办公桌前才能写出来,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洗澡的时候都在产生好玩的思路,「腹稿」这个词太有趣了。看视频刷微博的时候,新的想法很少出现。应该和人只有一个信息通道有关(one language processer)在被其他信息占据的时候,自己很难实时去发散构建自己的想法。看来还是需要经常性散步,多走走~周末重装徒步西山,阳台山露营。几个朋友从其他地方到北京会合,去门头沟阳台山露营,去年我们是在石家庄会合,去驼梁山露营,已经要成为一年一次的老友露营聚party了。这次去露营的一部分线路,八年前就走过,带队「生涯」的开始。八年前的朋友这次也还在,也是一种幸福。不过,八年前是
这次不是周一了。周三, 大家晚上好!周一太疲惫,19点躺床直接晕睡过去。周报拖更了两天,年初立下的 Flag 倒了,来给大家发 50 元的红包。上次直接发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截图,会被机器人爬到,秒抢光。后来我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了—— 按时更新一篇不限字数的周报而已,我肯定能完成...... 打脸了。这次还是支付宝口令红包,不过口令难一点,需要在「网上邻居」这首歌的歌词中找找,提示:「责任教练深入联系」的下一句,共八个字。共计 5 个红包,每个 10 元,先到先得。🤔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被动中断」「效能」中断是生产力杀手。无论是自己在一个 50 分钟的番茄闹钟的工作流中被打断,还是自己坚持的日课被打断,重新回复到原来的状态,都要多耗费一些神力。题目本来想写《被动中断损害效率》,后还是更改为了「效能」。「效能」更侧重自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能够完成的任务,产出的成果,而「效率」则强调自己在单位时间做更多事情。我之前很追求效率,在短时间完成很多事情。然而有时候效率提高的代价是损害了身体、耽误了其他更重要的事。追求效能,拉远视角,拉长时间线,让自己不紧不慢地达成自己的目标,产出成果,很踏实,不会慌慌
周一,大家晚上好!有些恍惚,今天调休都忘记要更新周报了。🤔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过多准备」「报告」4月份就和两个朋友约定了5月5号,每人进行一个主题汇报,主题自己选。时间其实非常充足,我选择的主题是「如何更好记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三个人用腾讯会议进行的一个小分享,锻炼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还能接着机会总结一下。我们仨一致觉得非常好。我这一个月在 Anki 使用、间歇性复习上也确实每天都投入了很多实践,对要分享的内容还是非常有信心。再加上看了很多遍《How to speak》,对如何做好一个演讲,如何传达自己的想法也有信心,但实际我拖延到最后一天才开始撰写自己要分享内容的框架,最后在和朋友们讲之前,自己也没有完整讲一遍。当自己准备不足的时候,精神就更紧张,紧张就更 容易忘词,忘词就更影响发挥。我当时还打算用两台电脑参会,一个展示自己,另一个俯拍桌面,没有用PPT,到时候直接自己手写板书,调动大家的镜像神经元。想得挺好,不过到演示的时候才发现,展示桌面的摄像头是镜像的,一时间调整不过来,最后就没用。过度的准备带来自信。这次不咋好,不过还可以同样的事情再做一遍。计划这一两周,自己多准
周一,大家晚上好!这一周周过得太快了。🤔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灵魂的庙宇」「长时间散步」这周没有出差,且还调休了两天,本以为状态会回复过来。但发现长时间缺觉 + 紧张忙碌,身体还是很累,脸上也频频爆痘。大脑放跑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朋友说要照顾好灵魂的庙宇,确实非常有道理。五一还是以休息为主吧。这周最大的一个尝试是:每天都至少保证了 30 分钟的散步。最长一次散步是 90 分钟,调休那天,随便从一个地铁站出来,刻意没有看电子地图,顺着图书馆大致的方向,散步走了 90 分钟,很舒服,脑子先放空,后又自动蹦出来一些平常不会联系到一起的想法。工作日和同事走路 15 分钟到一个称重的餐厅吃饭,相对健康,菜品种类也很多。而且我还会在下午 3 点左右,自己下楼走两圈,有时候刷 Anki 卡片,有时候什么都不干。计划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我还发现身体所处的物理空间的视野也确实影响人的心理视野,所以打算定期到空旷的地方,到比较高的地方,感受「全局」和「远方」。不然天天在狭小的室内,思维都变得狭隘了。为了照顾好灵魂的庙宇,今天少写点,早点睡觉哈哈。📚白在读书《开窍》所长林超,单纯书籍三星,因为基本是他的付费课
周一,大家晚上好!连续上班 15 天,明天终于可以休息了。因为大部分时间在出差,四月份平均睡眠时间被拉低到了 6.5 小时,晚上睡觉胡思八想的「炼丹」时间基本没了,感觉大脑木头了不少。🤔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德清」「现实共振阅读」这周前两天筹备出差的工作,五天在出差,不过这次比上次工作任务少了些。上周尝试在说话上「慢下来」之后,尝试也在处理工作和其他事情上也刻意放慢速度,从容不少。去德清出差的地铁上,我找了本《德清清地流》在高铁上读了一半,到德清的第一天,在德清的山里读完了这本关于德清的书。之前我就经常刻意根据地点,来选择自己阅读的书,很好玩,现实共振。在去内蒙蒙古包里读《寻路中国》,在深夜麦当劳读《大创业家》, 在星巴克读《一路向前》《将心注入》。这次除了「共振」一下子,还用Anki(一个翻转卡记忆软件)制作了几十张《德清清地流》的划线高亮,这本书很一般,不过我在来之前基本不太了解德清,所以它还是有些用的。我又从德清的政府网站上对当地的基础介绍部分做了几张卡。工作的间歇就随手拿手机复习,玩儿「完型填空」。滑动查看更多德清知识卡如果我不在德清,大概率没啥动机、动力去搞这些卡片。在当地的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这周四天到江苏出差,连轴转,周日晚上23:50 到家,看到了高原米。然后后天继续出差。🤔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慢下来」这周四天出差办活动,没出差前也在筹备。工作事情比较多,个人自由时间少了很多。出差会和客户、领导们在一块的时间很多。我并不太擅长这种交际。会很紧张、不知道说什么、怎么反应。最近刚好将阅读过的书籍的笔记制作成 anki 复习卡,制到《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这本 FBI 谈判大师教沟通方式的书的时候。发现其中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慢下来,沟通的时候要 clear 和 slow ,声音上甚至可以用深夜电台 DJ 的音色,这样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有把握、想得清楚。同时也给自己时间避免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化的反应。这次出差在沟通中刻意让自己慢了下来,减慢语速和想说的字数,精简。感觉很不错,没有那么慌张了。后面再多尝试书中的方法。📚白在读书没有读完一本书。🐱每周一图瘦西湖 感觉好像北京什刹海哈哈出歌🚩一周一目标上次目标:写一篇文章至少是一个长微博。作息和饮食都很重要,最近公司搬家吃的比较乱,假期报复性饮食三次。这周计划每餐都拍照,记录。发现
周一,大家晚上好!加班到 22:30 开始写周报,且接下来两个周末都要出差,作息感觉很难调整,5amproject 估计又要推迟了。🤔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和世界的沟通方式」「表达」因为我周日调休了,所以这周基本四天是自由的时间,给自己安排的事情还挺满,没有留出什么也不做的时间,有些疲惫。不过因「短时间大量摄入信息」还是有个非常有趣的启发:和世界的沟通方式极度重要。这几天几乎是在循环播放《You and your search》《How to speak》这两个视频,发现两位讲者 Richard Hamming 和 Patrick Winston 有很多相同点:都是人工智能领域,讲话都特别吸引人(至少是我)!非常有条理,按 Hamming 的话来说,演讲的 style 很值得学习。这几年写的东西多了点,以为自己和世界沟通的能力上升了些,其实还是错误估计了。上上周发了一个一美元挑战的朋友圈:阅读 《Million dollar weekend》这本书,打算尝试一人企业,做自己的产品。为了突破一下「不好意思收费」的心理,主动向朋友们要 12 块的金钱支持。作为回报,我会给转账支持我的朋友们
周一,大家晚上好!周六加班,周日也很累,累就自动拖延了周报,拖延做这件事就让自己明天更累,像是一条需要打破的链子,或许这是为什么放空休息的英文是 break,神奇写的时候刚想到。fasting - 断食、辟谷breakfast - 打断断食-早餐疲惫的链式循环 - take a break 打破这条链,休息一下。🤔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短时间大量相关的内容」「奇妙的联系」这周还是延续了上周对 Andy Matuschak 笔记的痴迷,大概有 4 个左右的番茄钟在他的笔记上(50mins/🍅),眼睛看多屏幕很累,搜了下相关的播客。一个没听过的,主持人是 Dwarkesh,另一个播客主持人是之前就订阅过他 Newsletter 的 David Perell ,一种很神奇的联系。个人更喜欢 Dwarkesh 的,然后看到推荐的视频中有我喜欢的小哥 Alexey Guzey 采访 Dwarkesh 的播客,顿感亲切了不少!这周阅读也比较多,联系也很多,改天记录一下。「短时间大量重复」是 1000h.org 项目中的核心理念,我扩展到了大量相关的内容,就能产生奇妙的链接。我在想,应该
周一,大家晚上好!今天调休没上班,白天来了个「阅读马拉松」很爽也很疲惫,周报就又拖延到了 21 点之后。🤔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Andy Matuschak」本周工作虽忙,但还挤出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探索 Andy 的工作笔记(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电脑端更佳,堆叠效果)。看到他提到自己也记录「时报」「日志」等,工作时间连续,很像我造的词「管道时间」,且也都使用外部的脚手架屏蔽掉可能让自己分散注意力的网站。感觉很振奋!嫉妒并对标榜样的方法论,然后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今天太疲惫,周报偷下懒,写短些。另,这周也发了新歌:📚白在读书《建筑的永恒之道》四星,非常推荐。这本书每天在睡前阅读,读的纸质版。建筑系学生必读的作品,将空间、文化和语言都联系起来。《财富的起源》四星,非常推荐。财富其实是一种负熵。让个人或更大的群体变得更加有秩序。这个观点和思路不错,论证太繁琐,2008年就出版了,2018 年左右才翻译到国内。《我,刀枪不入》三星半,不推荐。作者是黑人。小时候遭受家暴、种族歧视以及肥胖。讲述了他的一生他是成为了雪豹突击队的队员、挑战超级马拉松,铁人三项,对自己非常狠,直面问题。我能借鉴的是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一时兴起的周报居然更新了九十期了,很是神奇。「出发」「Show up」就可能遇到非常好玩的事情。周报最开始由每周阅读小总结为主,到结构性反思自己的生活,再到现在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变化了很多。对我自己来说,只要按时 show up,真诚记录就好。 每周个人结构性的复盘也还在,不过由公开的周报更改为了填写表单+写周复盘文档和朋友开线上周会的方式(改天写一个 SOP)。目前个人的结构性复盘表单如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过年回来开始间歇性进行新的 Explore:让自己重复去回答同样的问题,记录变化。形式:至少每隔两天让自己打开摄像头,看着屏幕上的自己,回答我《豆七问》中的七个问题;在周复盘文档中也有一个模块,同样是《豆七问》不过是用写的形式。尝试对着镜头说话,本来是为了让自己脱敏,不害怕出镜和听自己的声音,让自己多说中文,尽量简洁表达自己。最开始是复述做的事情、阅读的内容。后面发现今年根据《豆七问》建立了七个白板之后,都会把阅读笔记重要的部分拖拽重组到相应的白板上去,白板在动态变化,不如就直接结合起来,对着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工作结束比较晚,21:00 断网后来写周报。 🤔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解决元问题」工作三年多,发现针对同一个类型的活动流程还没理顺,开始反思并改进。一场活动整体上有三个要素:人、事、物。这周工作上的一场活动,我对参加的人居然还很模糊,即使是过往的活动中已经见了很多次,即使是他们和公司的关系很好,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见到。我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虽不是我的工作范围,我的工作具体多在「事」和「物」上,策划性、支持性、工具性的工作,虽不直接接触到「人」,但有时候也会涉及,涉及到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很拉胯,还经常性弄混。之前在路上遇到街坊、远门亲戚都会因为不熟悉,不能 100% 确定对方是谁,而宁可早早躲开或绕道走,很是尴尬。但工作上绕不开了就难受了。遂开始解决这个大概率一直会面对的问题。使用的工具是 Heptabase, 思路是总体上建立思维导图大纲确定「人」的类别、再精确到每个人为单元建立一张卡片。经常性会用到的基础信息,「人」的照片、单位、职务等,制作一个统一的模板,打上标签,放入到 Heptabase 的卡片库中,单独的信息使用提到@功能,比如参加了公司什么活动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留出缝隙」「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最近总在上楼的时候听 Paul Graham 文章制作成的歌曲,他提到要想做到一项 Great Work,不要透支消耗自己,不要 burn out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without burning out,and this will eventually bring you to one of the frontier of knowledge. Exercise and eat and sleep well and avoid the more dangerous drugs.」最近一周有些 burn out 了,还是要缓一下,给自己的火堆留出足够的空隙,让氧气进来。工作上突然开始查考勤,早 8:30 前就要到公司,直接把我的 #5amproject 自己的项目的时间给挤占了,必须把最黄金注意力的时间去挤早高峰的地铁,虽然在地铁也能读书,但只能有一块屏幕,预期被打破心情也是糟糕的。昨晚没睡好,一天内开了 4 本书,本来思维跳跃很好玩,工作上又突然来个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