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白不起来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这篇为定时发送。🤔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押韵」「5AM Project」自从前段时间玩儿了鸭鸭推荐的 suno.ai 制作 Rap 歌曲,再加上晚上 21 点断网前都会看几个 Harry Mack 的视频,所以脑中老有各种 beat 不停萦绕。借着这种「耳虫」,我开始尝试在走路或摸鱼的时候,玩儿一种填 Rap 词的游戏,先有一个要表达的观点,再开始随便写出第一句词,或者借着和朋友的对话,继续续写。续写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好像变成了 chatgpt —— 也是「生成式」的,只有写出第一句之后,才知道第二句写什么,第三句和后面的都随之慢慢生成。非常神奇的感觉。不止写 Rap 歌词,写东西,大都也是这样的。放几个烂初稿:所谓口水rap 烂初稿 单押cheap 不内耗填歌词很有趣,更有趣的是它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有了一个规则和韵脚之后,我需要遍历大脑,去寻找合适的词汇填写到相应的位置。歌词长度有限制,所以在选择词汇的时候最好选特别有代表性的「超级链接式」的词汇。这样每一句自己写的歌词,都能够像一个钩子🪝一样把停在脑海的知识背景大船给拽过来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网站重建完毕,欢迎大家来逛:www.cupaobaidou.com至少两年内都不折腾框架了,以写为主!🤔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时间田忌赛马」「5AM Project」这周乙流基本痊愈,健康能够集中精力的感觉真好!从周四突然就开始恢复很健康的作息了。说来也很神奇:周四没啥事情,回到家刷了两个小时 B 站,脑子晕。正好在电视旁边看到朋友的送我的元旦礼物《周四推理俱乐部:消失的子弹》纸质书,「今天刚好是周四,那就读这本书吧!」,拍照发了个朋友圈,把手机丢到客厅就拿书去卧室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没读到十点就有了困意,也有可能是书中英国人名字太难记给绕晕了,遂关灯睡觉。第二天 6 点多就自然醒了,神清气爽。周五中午摸鱼看了博主 MoneyXYZ 的《坚持 5 点起床一年,我搞懂了早起改变人生的秘密》(也不是特地搜着去看早起相关的内容,而是上周他的一个不要构建自己的第二大脑的视频很有启发,遂打算看一下其他的视频)。看完视频我就被 「5 AM Project」的理念打动了:早起 5 - 8 点做自己的 Project 项目:在时间上是一种「田忌赛马」,世界还没有醒来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乙流」「雇人叫车」这周感染了乙流,躺了好几天,所以真正做事情只有半周。立的目标基本都没完成,但进步的一点是放过了自己,身体已经不舒服了,就不再苛责自己没有完成待办。在阅读 Twyla Tharp 的《The creative habit》时,看到她早上雷打不动的一件事是让司机接她送到健身房。我就想是否能够 copy 一下,早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打车到家周围的咖啡厅或麦当劳。既能早起不赖床,又能强迫自己走回家。遂预约了一下网约出租车,发现单子太小没人接,能够约上的车,相比平时直接打车价格翻倍。这下我不能在前一天晚上给自己叫好车了。但我不想早上起来再自己叫车,虽然只需要简单点几下就好,早上就要做决策,浪费本就不多的精力,我想要提前就把决策定好,默认状态就是有人在固定时间接我。我起不来床的话,就有让司机等的道德压力和金钱压力。所以大概率会起得来。如果没有提前定好,时间久了大概率自己就不叫车了。步骤多,自动化没有走通;遂写了个文档,在咸鱼找了个人,让 ta 早上帮我代叫车。要比自己临时叫车成本确实高一些,但基本能够实现我的需求。唯一的变量在于对方是否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配合今天周报的题目,我打开了一听啤酒 —— 让自己感觉好一些。🤔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让自己感觉好」这周貌似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自由瞎探索,任由着情绪,比较放纵。好几天深夜制作 ai 歌曲到凌晨,第二天昏昏欲睡。发了条微博,其中提到「差点耽误了正事」。语言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竟然已经把这种上头的探索潜意识中当做了「不正经的事」一两个小时才反应过来,或许「让自己感觉好」地去探索才是「正事」。思维穿越到年末,回看这一年,我肯定不记得这一周工作都干了啥,但肯定能记得这周天天半夜写歌。.看到有博主说会统计自己读书数量的人,是最读不进书的人,觉得读书很痛苦,所以才把看完一本数当做一种成就。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感觉好」。让自己感觉好,让自己能够持续做自己觉得价值的事情就行!无论是自恋地统计自己读过多少本书也好;还是发朋友圈说自己献了多少次血也好;只要不欺骗自己,「Show 」也是给自己「动力火焰🔥」添柴的一种方式。Keep the fire burning.📚白在读书《系统之美》四星,推荐,用系统的思维进行更整体的思考和规划,不过语言上比较抽象,恰恰共读活动的
2023 年除了 gpt 类的文字生成 ai 模型外,ai 绘画、ai 制作音乐、ai 生成PPT、ai 生成思维导图等应用也都层出不穷。技术的更新迭代太快了,感觉自己几天不上网就 out 了。自己的 ai 疲惫感、焦虑感在去年尤为明显,关注了很多博主,甚至还激情下单相关课程,太多应用玩儿不过来!各种应用追追追,忙忙忙,头晕头晕。一年多的 ai 浪潮,确实让生活工作流程改变不少。gpt 成了对话思考的好朋友好帮手。但其他方向的 ai 应用,自己不是专业方向,还是还是不知道咋嵌入自己的生活。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如何用 「以我为主」「六经注我」的思路,让 ai 绘画、ai 音乐的技术来服务于自己,略微缓解一下 ai 焦虑。用 ai 绘画,视觉化自己文章观点;用 ai 音乐,音乐化自己的永久笔记、文章,定制专属自己的音频信息处理场景。最开始的 Midjourney, gpt 的 DALL3 生图模型,都使用过。我曾用来:复制其他人发的 prompt 生成图片,感受技术的震撼;将自己脑中的场景,用文字形容,生成图片,想法视觉化;给公众号封面配图;给自己或朋友制作各类风格的头像;给
「死线」提高写作速度,多多给自己定「死线」,加快「版本迭代」没有截稿日期,就没有阶段成品,这是我写东西最大的感受。截稿日期意味着在固定的时间内,向外界交付自己的成品,如果没有它,我应该产不出这么多文章,因为写作并不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且并没有外界硬性的催促,很多灵感创意就会因为所谓的「完美主义」和「拖延症」永远处于在优化的阶段。有了截稿日期,相当于给自己定了文章「发布」的节点,以此为倒计时,推动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创作出一篇比较完整的作品。它让人挠头搔首,无论怎样就得攒出来一看上去完整的东西;它又让人踏实前行,迈过它之后自己就真的有了阶段性的作品,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修改优化。如果它太远,我们就会因为帕金森法则浪费掉很多时间,甚至拖延到被截稿日期砸死——产出失败、产出凑数的文章。我觉得解决之道,是给自己设置更多的「死线」。.「死线」是掉进深坑牛牛的救命落土。为了赶今天的共读输出截止日期,我强制自己坐在桌前开始写东西,写着就有一幅画面浮现脑海。具象的画面:一头牛掉进了深坑,里面没吃的,它要出来。多给自己设置很多阶段性「死线」,就像有人往坑里拿铁锹铲土,牛被落下的土打到背上,抖抖背,坚持下,
因为这样可以萃取足够多、极有价值的「语言晶体」。「语言晶体」精炼准确,是压缩的精华。萃取之后可被自己反复调用,信息量大,又简练如勾,勾连出隐藏的丰富而生动的意像。它可以是文章标题,结论明确,传达清楚;它可以是警句名言,生动凝练,口口相传;它可以是比喻类比,意境迁移,具象生画。写文章如掘地产煤,幸运的时候在乌漆嘛黑的煤矿中捡到天然钻石,价值不菲。读者们当然更喜欢闪亮耀眼的钻石——「语言晶体」,而不是一堆黑煤,堆砌的冗长文字让人透不过气、绕不过弯。但就如下笔千万,才偶得一句精妙绝伦的「语言晶体」,可遇不可求,有些文字就是要借由某个作者的笔来到这个世界,写文章的人不过是它们的介质和容器,我们被它挑选。写出绝妙句子的概率小,就不写了吗?当然不是,天然钻石靠运气,但我们刻意也能产出价值不菲的人造「语言晶体」。前提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写,不断产出,有了黑煤这一原料,再去压制、萃取、雕刻、删减,终于得到又小又亮,便于携带调用的「语言晶体」。单个晶体价值不菲,但经过艺术家的手,把它们打造成「晶体项链」,价值又能够倍增。这就像一个人的多个思考,以有序的方式排列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方法论体系,这不仅是
周一,大家晚上好~2024 年的第一篇周报。新年伊始,还是立个 Flag:2024 年 7 月 1 日前,每周一更周报,没更的话就发红包 50 元,后续鸽一次,红包金额翻一倍。欢迎大家监督!🤔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不积压幸运,让能量流动」今年还没有列任何必须做的计划。如果只能列一个的话,我希望到了年末的时候,自己养成了及时向朋友们表达感谢的习惯。我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美好,都是其他人的「贡献」,阅读的书籍是他人想法的具象化、使用的软件是他人的几万行代码的劳作、吃穿用都依靠他人。工业社会割裂了劳动者和他们产出的成果,每人只负责一个小的环节,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成品是什么样子,是否还带着自己的印记,也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劳作让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所以部分的工作才这么累人——心累、身体累。 转换视角,不用从「劳动成品」出发追溯到具体的他人,而是从身边的他人出发,去感受他人的「涟漪」。我突然发现,有时候他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值得感谢的事情,他们的作品让人激励,他们本身的故事、经历仅仅存在就能给人力量。自己的很多改变都是因为朋友们(网上的邻居们),我是有责任让他们知道这「涟漪」对产
寒冷的周一,大家晚上好!今天只加班一小时。🤔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YearCompass、和世界主动建立更多的链接」这周北京温度骤降,还迎来了中雪,环境变化老大了,下雪让平常的街景重新被注意,让日常的活动重新被思考是否要改变一下,吃铜锅去看雪景,外界的变化带动一系列的变化。当然随之温度下降的还有做事的动力,人懒,只想待在被窝刷手机。这周组织了朋友们做了 YearCompass 年末总结活动,主要是完成一份 20 页的小册子(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相关资料),朋友们说像回到了做卷子参加考试的时刻。除此之外还线上线下面基了网友,周末高强度社交,周日晚上很早就躺了。策划 YearCompass 活动的缘由也很神奇:JOPI 邀请我进猫宁🐱 的群,在群里有伙伴发了 YearCompass 的小册子,还有伙伴直接决定线下邀请朋友一块来写。在这启发下,不如我把这个活动直接当做网上邻居打卡群的第三次线下活动!距离上一次都快半年了,正好也是年末的时间节点,遂摸鱼的时候做了张海报,没多久就预报名了好几个朋友。动力就更足了,拍脑子找到的场地都没实际测试过怎么行呢?遂去看场地,发现并不特别适合,然
系列前篇:《我是如何用「笔记」对抗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浪潮」?》不要打造完美的第二大脑,而是多精进第一大脑。所谓的「第二大脑」仅仅是协助第一大脑在思考时候的辅助工具,解放一些大脑带宽。可以把构建第二大脑的「笔记」看做一种网页 cookies 缓存,或是做数学题时候的辅助线。更具象化地说,笔记可以是卡扣,可以是电力工人爬电线杆时候穿的那双鞋,只能能够保证灵感不丢失,自己不往下掉,而自己切实的动脑理解、联系、思考,才能让自己往杆子向上爬。过于依赖笔记软件所构建的「完美第二大脑」,南辕北辙,还会减慢自己大脑的思考速度。这就像为浏览器安装了完备的各类插件——翻译、剪贴、Ai 总结等,却没有升级电脑本身的硬件,有时候这些个插件可能卡死,运行不起来。1我对笔记看法的转变今年,我对笔记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当然,之前文章的方法论也持续在应用,但目的已经改变,不是建立一个完美的第二大脑,而是把笔记作为方法,把让第一大脑更好思考作为最终目标。因此,自己的笔记系统看似混乱,看似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大脑能够有条理地思考,有条理地写作。笔记是文字等信息载体的组织形式,什么情况下需要记
周一,大家晚上好!今天没有加班,甚至都没怎么上班!因为已经连续上班 14 天,项目忙完,调休了。🤔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连轴转」一周七天,基本都工作到晚上十点之后,很是疲惫。但相比之前的工作忙月,感觉收获更多,思路更清晰些。主要功臣就是笔记软件 Heptabase。也许是我工作系统不完备的问题,在做临场类工作,比如举办会议会展等时,会有很多临时突发的事被丢过来,因为当下要立刻解决,精神紧绷,解决之后,问题的缘由和解决思路过程都很少被记录下来。同一个项目有太多不同的问题,线性的记录很完备,但不能从整体上、视觉上整览这个项目,而是只能看到一部分。而 Heptabase 的白板模式(Map)应对这种情况简直太方便了:- 需要文字记录多的部分,直接在白板上新建 Card- 思路整理的部分,可以在同一个 Map 上用脑图- 非常小的思考、问题思路直接在 Map 上输入文字- 图片、PDF各类文件也都能直接粘贴到 Map 上更绝的是,Map 上的卡片可以折叠,同类的卡片等元素可以直接拖拽到一起,建立 Section;相互有关系的任何种元素都能用「线」连接起来。Map 很大,灵活 Zoom in ,
英语口语能力是一种技能,需要在特定的时刻和场景下发出有「有意义」「连续完整」「尽量符合语法」的「声音」。技能需要刻意练习,练习需要持续性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努力程度要大于自己的阈值」,就要对自己的练习计划进行刻意的提前设计。设计行为路径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通过以上对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分解出几个具体的问题。要达到怎样「展示」,就私下怎样进行「练习」。职场场景下的口语能力提高,降低了部分难度,因为场景有些是固定的:1. 自己工作内容向上或公开汇报2. 对于各类项目和客户进行沟通3. 若工作语言是英语,则有日常的交流寒暄可见很多场景都是基于自己的工作项目内容的发言,因此我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针对性进行练习。如何知道自己目前的口语水平呢?我最近探索出来的一个方式:打开手机飞书-飞书妙记,合上任何其他资料,「逼迫」自己讲出所有能讲的。飞书妙记在录音的同时,自动生成了文字稿。这个阶段可能有些痛苦,它让自己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直面自己当下的水平。最开始的时候说什么呢?可以尝试建立一个问题清单,包含自己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场景:- 自己这段时间在公司有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在公司加班中,思来想去,还是不鸽,来写周报了。写完再继续加班!🤔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Drive」What Drives You?这句话中间的「Drive」很有趣,「驱使你的动力是什么?」,把人比作车,「Drive」也有驾驶的含义。汽车由油、电驱使,物理规律,只要外在系统没出毛病,电油是够的,那么车就能被「Drive」,就能跑。但人很神奇,「Drive」飘忽不定,很容易就突然熄灭了。本周在流感恢复期,基本都是居家办公,天冷+身体虚, 某天起床「Drive」突然归零,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欲望,不想吃东西、不想写东西、不想出门、不想看任何信息、也不想刷任何信息流,有点恐怖。几天之中都在被动回应外界我必须回应的事情,其他的能不做则不做。所以工作上的一些东西积压拖延到现在。日均睡眠近 10 个小时。如果没有流感,应该会保持「日课」,自动化做一些日常的活动,同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在给自己这辆车「充电」,做其他的事情的欲望也就上来了。但身体一虚弱,Drive 就全靠情绪和本能来驱使了,这两者太不靠谱。之前我觉得只要搭建好了自己的脚手架系统,就能够 getting things d
周一,大家晚上好~这周因为流感躺了三天,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这篇是语音转文字后整理而成的。比较短且语句可能不畅。(为了不发红包这样也行哈哈哈哈)🤔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时间流速」人对时间的感觉有很强的主观性。过去的一周,前4天我感觉很长,后 3 天感觉很短。综合起来,过去一周的时间流速,差不多就是普通一周的感觉。 《情绪》这本书提到一个观点,我们在大脑中会构建一个虚拟的客观世界,持续不断更新些变动,而已经构建好的部分,则直接调用。如果已经对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非常的熟悉,就像就像网页缓存的 cookie 一样,每次我们不需要重新加载,而是直接调用这些cookie,就像搬到一个地方,熟悉了路线之后,就不用再去刻意地去导航路怎么走。 就像网页因为有了缓存 cookie 能够加载速度更快一样,生活如果经历的事情都志在之前经历之,都在之前经历过,那么过的速度也更快一些,刷的一下感觉这几天就没了,即使做了很多事,也有一种速度非常快的感觉。但是如果在同样的时间,经历了新奇的事情或到一个新的地方,大脑就需要就像载入新的地图一样,需要用时间去识别探索,就会感觉度过的时间长。&nbs
阳历和农历都来到了 26!又是一年,时间飞快。七年就是一辈子,从十八开始的第二辈子的第一年也已经结束。这是生日写作系列的第三篇。前两篇是:《写在 25 岁的 25 条感悟》《写在 24 岁的 24 条感悟》题目叫做 「写在X岁的X条感悟」,一般都是农历生日的当天抽至少一个小时来完成这个有趣的仪式。 今年在西西弗书店敲键盘,旁边放了燕麦拿铁。第一次尝试了 Obsidian 的 DangerZone 写作插件,一个小时内,如果有 60 秒没有输入文字,已经写的内容也会自动被销毁。(写完修改完毕,真是戒断手机利器)翻看了去年和前年的感悟,竟然很多条都进行实践了!(本想说是很多都没有实现,但这个月在尝试高能量的叙述方式,就用了同样内容但情绪上更积极的表述方式)。「感悟」是在这个时刻我觉得是对的,我应当做的,并不是已经做到的,今年有这些:1.保持记录,尽可能记录下自己的想法、行为。上周末一口气读完了一个朋友高中就开始写的 400 篇文章,成为时间穿越管理员的感觉。2. 地图不是势力范围,名词不是物体,区分清楚抽象文字背后的事实和表述并不是一件东西。3. 把自己能够解
又是周一,大家晚上好!🤔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自言自语」这周工作外的时间都在重构自己的流程系统,尝试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本身成为我目前问题们的解决方法。动手重构流程系统的基本方式就是整理我 Heptabase 的白板。通过对抽象的文字信息的整理,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设想、分类、优化。博主王川的文章对我影响很大,遂重新找出年初阅读的笔记,用 Hepta 白板作为大脑的外置工具来重新梳理。共计用了 10 个番茄闹钟,约 10 个小时,梳理出几个待做具体项目,但完事儿之后发现还是一头雾水,思路不清。八点出咖啡厅,正好朋友约了九点多的晚饭,有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时间。合上电脑,随机漫步。这时候想到看过的一条推,提到 Obsidian 笔记软件有个插件叫 Danger Zone,可以设置几秒不输入文字,写好的内容就会「自毁」。启发我打开了手机的飞书妙记,开始「自言自语」下午几个小时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复习的王川文章的笔记都是啥子规划,具体到我自己构建系统,我该如何做。不让自己停下来,突然想到这就像是利用语言声音,强制自己 Active Recall 主动回想。嘟囔了四十分钟,发现思路清晰不少,且还有了
✦设计缘由✦仪式感和视觉化能够提高做事情的动力。番茄闹钟适合以小时为单位的工作任务,能够让自己在几十分钟内保持专注,但一个番茄闹钟能够完成的任务有限,有时只是一个大项目的一部分。(推荐阅读:《开地铁,而不是开公交》)而使用的滴答清单类的待办事项管理软件,有些「虚」,需要自己主动打开相应的界面才能够看到,且动手机、电脑的时候往往会代替掉眼前的屏幕工作区域(多屏幕除外),注意力也会被劫持。实体便利贴又太过随意,写字的空间比较小,全空白,仪式感不够强。所以我一直在探索针对 2-5 天的任务的视觉化管理工具。第一个想法是制作成僵尸片中的黄色道教符咒,场景代入感很强,对抗「 各类问题」需要自己画符,张贴,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或自己定的任务,就获得一张封印符。后因想到晚上在办公桌上看到这东西有些渗人、实际制作黄色纸写字儿也看不太清,遂搁置这个思路。又开始寻找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表现形式,最后确定了「给自己开支票」的想法,做出了这第一版的「个人任务支票」。根据支票模板修改,实际制作成 A5 铁线圈笔记本的形式,可以配合尺子,实现给自己「开」支票的场景代入。✦设计思路✦「个人任务支票」的设计理念是让中短期的任
周一,大家晚上好,刚刚加完班,公司紧更周报!🤔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有效信息」痛苦是一种有效信息,越早让自己体验到必要的痛苦,越早接受和转换这种必要信息为知识, 得到力量。继而避免重复遭受这种痛苦。留出时间和精力体验其他有用的痛苦。现实中,我发现自己为了逃避乏味的练习,逃避真实囧瘪的自己,我会花成倍的时间精力在非主要矛盾上。很多时候是因为能够获取 Explore 的新手福利,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直面真正的问题,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很痛苦。「记忆是手动填平的沟壑」,只有经过理解的信息,才能够转换为记忆,而理解新的信息,必然先接受「不理解」的痛苦,去刻意调用自己相关的知识,构建起链接。有时候比较幸运,新的信息正好对于自己来说是「N+1」,更多时候却是「N+n」,n 是多少,是未知数,需要自己去探索搞清楚,搞清楚 n 是 100,之后还要去「手动」填平这条「沟壑」。经历了这段过程,就能够留存下「有效的记忆」。脑力摩擦才能生出记忆的持续热量。Active Recall如此管用,却被使用得很少,就是需要再度让自己调用不熟悉的记忆联系,让自己更多处于痛苦之中。写得自己都晕了,说人话,就是这周花了几个小
周一,太冷了🥶,大家晚上好!新来的朋友你们好!下半年周报还没鸽,原因是立了 Flag,没发就要发红包,欢迎更多朋友来监督。🤔一周复盘本周关键词:「储蓄」在猫宁的群里分享了之前写的几篇推文,「发明」的🍅番茄闹钟表单真的有朋友开始实践,感觉帮到了一点点,很有成就感,这算是精力十足,贼兴奋的时候「储蓄」下来的 文章起到了作用!本周并没有太多「储蓄」,而是感受到了冬日常有,「储蓄」也要常常做。这里并不单只存钱,而是扩大了范围——趁自己有精力的时候,在精力账户、情感账户、等等都进行「储蓄」,「储蓄」自己写的文章、教程、经验、清单、肌肉量等等。「储蓄」像软件代码的「封装」,造更高级的轮子给自己用。「储蓄」是对时间线上不可知因素的一种对冲,期货工具。emo 或外界环境很恶劣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是没有什么东西做事情,只想躺着被动接受信息,emo 有周期,一半很短就能过去;外界环境时常变化,不可预测,这不突然降温,外出跑步的阻力更大的了。「产粮食」是一种「储蓄」。做到一次有效「储蓄」,至少需要连续几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才产出一些差不多的粮食。而节奏快,信息杂的工作日,看似很忙,其实储蓄不了什么东西。为了存多
醋泡白豆
要有勇气、看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