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困惑:怎样的文章才值得发出来?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和朋友约定日更千字,选定一个主题,立个自己的观点,结合阅读过的内容,论证一遍观点。这样可能对阅读文章的人提供些价值,不浪费读者的时间,至少向对方提供了一种思路。不想辜负读者的点击,推文都是尽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逻辑清晰,按照金字塔结构,立观点,二级观点,在分步骤进行论证。但这样的写作有时候显得很刻意,我需要从笔记中去找些资料,来论证观点,写的时候精神状态比较严肃。.除了发送在公众号上的推文,我在自己看的笔记中还写了大量的随笔。包括安抚自己的情绪笔记、梳理思路的晨间日记、对某件事的有感而发等。写这些内容,非常随意,用词和结构上都没有限制,只是用文字把想法具象成能够阅读的句子。写这些是为了梳理思路,防止自己忘记这些或好或坏的想法,毕竟是自己的。这些随笔写完就躺在云笔记中,只完成了梳理当下我的思路和情绪的功能。有时候和朋友聊天,谈及很相似感受,会翻一翻当时的记录,发给朋友交流。除此场景外,不会看见它们。最近刷到和菜头的推文,范冰(增长冰法)的视频,感觉他们分享内容有时也没那么有框架,多是用自己的话把感受表达出来,像是和朋友在

思考 · 2022-11-10

还没读完一本书,前半部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忙起来,昨天做了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互联网冲浪,收藏的文章不是吃灰就是链接已失效;繁忙浪潮,信息汹涌,大脑短路,记忆像鱼,边游边忘。在数字时代「挣扎」两年,我基本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系统,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些的掌控感,在「嘈杂」中找到暂时的宁静。1模板与渐进的读书笔记   阅读成册的的书籍,是我过去一年最主要的信息输入方式之一。而被动输入的书本内容,基本都会在一周之内忘记。豆瓣标记时发现,我读过的前 200 本的书,只留大概的印象。所以开始记录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一次性记录完成,而是在读完之后一段时间内,渐进完成的。瞬间感受:读完一本书,立刻到豆瓣进行评分,记录下一两句的短评。阅读周报:周日到周一,用大概用百字总结书的内容,是否值得推荐给朋友。单册笔记:评分不错的书,一般都会写单篇的文献笔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之后的重温,阅读的对象是未来的自己。单册笔记 database 软件:notion单册笔记 模板自建 notion 文献读书笔记文档,分为以下几个部分:database 的选栏中记录:状态(是否整理完毕)、时

思考·方法论 · 2022-07-21

今天连轴转,开会到十一点半,写推文来不及了。昨天晚上打车回家遇到的司机大姐还挺健谈的,我想到了之前在微博写的#白的打车瞎聊#记录,还挺有趣的,整理一下放到公众号来了。黄包车过往1TIME:2020年10月5日一点钟现在正在打车回家的路上。滴滴司机一如即往很健谈,刚开始聊得很来,从旅游司机谈到滴滴的分成。他说自己家里有三个孩子,每天早上八点点开始出车,晚上一般一两点才能回到家。一个月也刚刚能到一万。感叹大家都不容易,想给多加个红包。结果谈到几年前他在天坛附近拉黄包车,说是坑老外很赚钱,上车要20,到了目的地要80,不给不让下。顿时我就不想说话了。还好用的是软件叫的车,不然深夜估计得被狠宰一次。法国毛粉2TIME:2020年11月15日凌晨终于知道生活无聊,失去乐趣的人为什么喜欢开滴滴了。尤其是大晚上的,碰到志趣相投的人能聊好久,也能够聆听对方的故事。刚刚打车,从传媒大学回家。遇上了一个在法国生活20多年回北京探亲的大叔。这个大叔是一个毛粉。于是一起感叹教员的成就,他对教员佩服的也是五体投地。他对我看完毛选和其他有关教员的书籍感到有些震惊,他说,他的母亲也对教员特别敬仰。很欣年轻人也能够主

生活 · 2021-12-22

很多时候开始做一些事情,其实是没有原因。有时候出发了反而在路途上找了意义,以及继续前行的动力。稀里糊涂开始01今年年初的时候,和朋友又延续在学校的传统,打了一个赌:一年要读够多少本书(等完成了再来透露/捂脸)。大概在三月份的时候,当时状态很好,某一日就突然上头,和朋友说,我再加五十篇随笔文章。当时也没想能不能完成,该写点啥,以及要不要放到网上。随着书刷的多了,脑子是越来越浆糊,遂开始记笔记。开始只分享给朋友,后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公众号,于是就挑选了一部分放到了公众号。这就是又重新开始发东西的开始。旅途上02上路就遇到了好事——正反馈。发了几篇读书随笔发现竟有几十个朋友打开看,还陆续有一些非微信好友的关注。接收到了正反馈之后,动力更足了, 就发了几篇生活随笔。一件事情做完之后,没有任何记录,没过多少天想回顾一下的时候,发现只剩下了个大概,也许是我个人记忆力比较差的原因。站在现在的这个时间节点回顾年初的事情,除了再次进入类似的场景, 很多感受找不回来了。庆幸当时写了几篇生活随笔,还能把自己带回去。时间是有滤镜效应的,当时心态好些,码的字都很积极,记忆也慢慢被“篡改”为很美好的了。不善表达,

思考 · 2021-11-03

前几周在好微博上个看到@翊瑄Camellia小姐姐关于写作记笔记的一篇微博,深为赞同。上个月很有表达欲,写了10篇文章。之后就消失停更了几周。原因有三个:一是觉得怕自己写的多了,暴露出来自己真实很菜的水平。二是新的信息输入少了,没有值得写的东西。三是变懒,思考和反思变少了。现在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索性就来浅谈一下自己对于写作的想法。人类的思维的具象化边界是语言,而文字是凝固的语言。录音固然能够储存住某一个时刻说的话,但是再次回听这段录音的时候,是要花费的一段时间的,倍速到一定程度,大脑就不能理解。而留下来的文字能够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纸质书,电子书。敲下键盘的发送的一瞬间,隔大半个地球的网友有时候都能了解到自己的想法。相对于录音,通过大量阅读能够把自己的阅读速度提升到一小时一本书的水平。不是阅读字数变少了,而是眼球转得快了。对于个人来说,自己几年前写内容,能一瞬间重构当时的情景,最大程度还原自己那个时候的感受。当然视频会有不一样的优势,但很多时候能用视频记录生活,记录情绪和想法还是很难。有一种写作例外,就是为了应付任务而写的内容,比如高中时候写的议论文,也许是我个人的问题,完全体会不到

思考 · 2021-04-16

现在是晚上的十点钟。最近的表达欲比较强,就随性写一下自己的昨天的突发奇想做的事情。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去徒步或者是露营了。每天都在接受各种信息,前天夜里睡不着疯狂搜索徒步的路线。于是就定下了这个月的Flag。搬砖的时候冲动愈发强烈。想着还要做好各种准备等到周末的时候才有机会出去,不如就先来一次“城市徒步”吧。定下来之后,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倍。6点半下班,想着自己要走将近五个小时,就去公司附近吃了一碗高热量的牛肉泡馕。补充能量完毕之后就开始出发了。手机电量百分百,充电宝电量百分百,冲锋衣保暖已准备,现金已准备。《得意忘形》播客下载好。刚开始的五公里还是边走边听播客,还有精力拍拍照,看看风景,观察一下路人。五公里开始就有一些疲惫了,换上汉密尔顿的背景音乐节,动力又来了。中间老板还打电话开了一个30分钟的电话会。这个时候大概是已经走了7公里,刚刚路过了国贸,为了听电话不分心,停下来了在路边停了半个小时。快到9公里附近的时候,依靠汉密尔顿的音乐也提不起动力,这时候正好有个朋友打来带电话,边走边聊,不知不觉突破了10多公里。中间还去了一趟便利蜂。挂了电话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到了中传附近,待了四年的地

生活 · 2021-03-02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