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木头时刻

生活·思考 · 2021-10-12


关键词:惯性


01


最近越来越能人体会到随着年龄增长,经验增长,越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突破日常的惯性范式需要驻足思考和改变的动力。


最近要阅读书,第一反应是去微信读书看有没有,没有的话特别想看的书会在鸠摩搜书中找一下电子版,两个途径都找不到,暂时就搁置了。节省了精力,但是也自我圈地限制了。


坐地铁的时候有时会观察身边的人。有两种现象很常见:


信号不好,但仍然在同一页面坚持不懈刷新手机;跟随着浏览器推荐的信息一直刷下去,雷人的标题可是太多,无论是西装革履的小白领,还是日常衣着的务工族和学生都有如此。


两种情况之前也是我在地铁上常态。其实是一种惯性范式的懒惰,信号不好频繁刷手机,除了让自己的心情更加不好,浪费无畏的时间,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笔者之前大脑放空 的时候,习惯性拿出手机,打开qq看点,点着雷人的咨询一条接一条,直到注意力耗竭。


这两种情况下的人有点像木头,木木的,跟随着水流,水到哪里,注意力就到哪里。


02


注意力耗竭无数次之后,我停下来反思了一下,主要也是伴随着新的目标的设定,开始改掉这两个习惯。


明确在地铁上不是聊天的时刻,基本不做需要网络的事情;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下载好足够的电子书和影视资源,放松的时候也能尽情放松。不会把时间耗费在等网络和无聊的垃圾信息上。


地铁上的木头时刻基本被消灭,但也在其他的地方形成了新的木头时刻。


这些木头时刻可能要比地铁上的时刻更耗费脑力一些, 但仍是“木”的,是因为形成了路径依赖。在长时间处理类似内容时候,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遇到了事情就用体系去套,能够最省力完后问题。


完成是没有问题,但是我发现,不同于在学校,老师作为更高级的指导,能够指出学生学习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在做同样的事情,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体系和优秀体系的差距,并且能够近距离观察到优秀的人是在怎样做的。


独立工作如果接收信息太少,改进的速度就会放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笔者从事的工作也不像码农可以时刻看到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大神们在做什么。目前自己的工作没有具体明确的评价体系,故步自封更难进步。


所以目前需要保持大量的输入和开放的心态,什么都应该学一些,在能够量化的方面做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在有标准的地方还是要尽力达到标准。


生活中有很多木头时刻其实也无所谓,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自我意识,能够做出自我选择也是不错的。


毕竟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幸福不可量化,世俗之外的自我世界中成就如何,决定人都是自己。



类比比喻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