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阅读与写作的思路

思考 · 2021-10-14


关键词:笔记方法、写作


01


读完了一本有趣的书——《卡片笔记写作法》。


与此书相遇的过程是这样的。豆瓣逛书单,看到了flomo创始人拉的一个启发他产品思路的豆列。这本书在豆列第一本,且内容也是和flomo的理念相呼应。题目起的实在有点日本畅销书范儿,比如最近排雷的《东大教授教你学习方法》。


这本书非常推荐,书主要介绍了德国“野生”社会学家卢曼的学习方法,卢曼学历不高,但凭借着自创的卡片笔记法,一生产出惊人,出版了58本书,上百篇论文,且都不是口水书,大多都是高质量之作。


卡片笔记法是这样的:


一共有三类笔记卡片,第一种叫做闪念笔记,用来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突然闪现的灵感;


第二种叫做文献笔记,在阅读书籍和论文中用自己的语言记录的内容;


第三种叫永久笔记,主要是前两种笔记整理加上自己的创作。


更详细的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当然没有键盘输入的时代,都是使用纸质卡片来记录的。卡片上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根据自己编排的序号进行整理链接,有逻辑关系的卡片不一定在相邻的位置,但可以通过卡片上的序号找到。


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长期留存,是创作的源泉。闪念笔记记录之后及时整理,删除。


书中也提到,写作的重要性。



2


不写作,人就不能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影响最深刻的一个小节是:


有一位历史学家拜访物理学家费曼,看到了他的笔记本,感叹到自己看到了“费曼思维过程的精彩记录”。


费曼却说,“这不是我思维过程的记录,这就是我的思维过程,我的思考都是在纸上完成的。”


“你的工作是在脑中完成的,纸上都是记录。”


“不,这不是工作记录,就是工作的过程。”



即使是最聪明的物理学家,也需要借助文字或图像的具象化完成自己的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是卡片笔记的重要原则。


你不能抄写原句,摘抄其实是一种偷懒。人们储存信息时需要耗费的精力越多,在提取时就越容易,二者是成反比的。


所以单纯的抄写和学生时代一遍又一遍读自己划重点的文字,对于记忆和理解的作用是微小的。用自己的语言是核心,你不理解,就没办法做到极佳的转述。


这本书中号召阅读任何的内容都要时刻拿着笔,做记录,哪怕只是几句话。



3


所以我读完之后一直在反思,自己阅读的量上去了,笔记是不是没有跟上?开始回顾这几个月的阅读和书写,发现的确如此:


按照本书的逻辑,我存在三个大问题。


闪念笔记没有及时整理,目前还有一大堆丢在flomo和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中。


闪念笔记没有及时整理,目前还有一大堆丢在flomo和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中。


文献笔记记录太少,基本等同于无。阅读之后的记录,一般都是微信读书标亮,生生成卡片保存到设备,好一点会分享到发光群,再好一点手动摘抄书中的句子。自己的话写成的笔记,只在日更的千字中出现几次。


永久笔记几乎也未整理。自感整理出来也只有不过几千字的内容,这些一点点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知识,处在没有整理的状态会给自己一种错觉:读书收获还挺多的,其实落实到文件之后,才知需探索的更多。



以上三点,开始针对性进行改进。


另外,还有一项打算,日更千字由日常随心、随意主题的写作,转变为更多的文献笔记写作。


以往读过指导写作的书,大师和没听说过的“大师”,都给过的一条建议就是:写作就需要拿出一张白纸,开始写就行了,想到什么写什么。


当然这在我开始码字的时候帮助很大,随意就能写出几千字。虽说按照目前千字的形式继续写,不会好耗感灵感,因为千字太少了。


就像人们不可能只评毅力和坚持就能一鼓作气,越野百里,人需要前期详细的规划和科学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完成任务,且完成之后不至于瘫倒在地。


想起什么就一直写,是个不错的建议,在码完了60多篇文章后,发觉自己开始把车轱辘话来回说,固定的几个主题,在最开始写的时候存在的不准确的内容,仍然心虚。


更多地记录文献笔记或许是一个好的方式。




安利一下flomo这个和《卡片笔记写作法》理念相一致的笔记软件:


Image

网页版界面


Image

网页版界面


Image

笔记生成卡片分享

写作 卡片笔记
Theme Jasmin